□王 煌 刘亚娟 辽宁科技大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戏曲艺术和玉石雕刻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本就焕发着东方的审美韵致,将戏曲艺术融入玉雕的表现语言中是当下玉雕创作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国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其中,戏曲艺术和玉文化虽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展现着自己的不同艺术风格,但总体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顽强的适应性、生命力,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延绵不绝,这是中国戏曲的特性,也是中国文化的特性。京剧艺术流传至今有着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灌溉逐渐成了中国戏曲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在我国的诸多戏曲种类中,京剧之所以能跨越不同的时空依然灿烂夺目,是因为它的发展靠的是不断学习其他剧种的优点,同时还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把中国戏曲中的京剧花旦一角以玉雕的形式进行雕刻,利用玉石的特性,通过概括、夸张、丰富等表现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心理特征、造型思维方式和装饰感,雕琢出富有质感和层次感的玉雕作品,为雕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既能展现玉雕雕刻的艺术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意境,也能够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戏曲是用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艺术。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能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发展的丰富性和具体性,其对于戏曲艺术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在戏曲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玉雕创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戏曲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力,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由于该类作品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将复杂而丰富的性格统一于某个的主体中,这样的人物既是完整的又是饱满的,这是在玉雕创作中对于人物造型的基本要求。
要想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必须使人物能够传递情感,做到以形传神、神形兼备。而在玉雕人物的造型中,写神、传神都是至关重要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积累而逐渐提高的,而“神”却不一定。“画形容易画神难”,因此,“神似”高于“形似”,形是为传神而服务,把戏曲人物的神态、神韵、神情运用到玉雕人物的创作中,更能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所谓戏曲表演就是演员通过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来塑造角色的过程。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一般是唱、念、做、打,其中唱、念属于音乐范畴,在玉雕创作中是展现不出的;而做、打属于舞蹈范畴,其具有律动和造型,展现的是线条美。在玉雕雕刻中,从开始到完成都是以“线”为手段,尤其要把戏曲中人物的动感充分运用在玉雕创作中,刻画出有意味的线条,这样,作品会带给人“美”的感受。玉雕艺术本就是静止的,人物造型如果呆滞则毫无生气。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戏曲表演中的造型动作,动静结合,在静穆中求灵动,展现完美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更深入的发展,逐渐趋向于自然化、淳朴化。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玉雕创作中符合人们现阶段的心态,还带有创意感,新颖丰富。无论是戏曲艺术还是玉雕艺术,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两者相结合展现出的是更加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戏曲与玉雕的结合既是玉雕的创新之路,也传承了中国戏曲文化,弘扬了民族传统,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产物传递给人们。此外,戏曲丰富了玉雕的文化内涵,而玉雕也是传承戏曲的重要途径,两者的融合坚持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