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薇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罗布人被划归为维吾尔族的一支,生活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内容上讲:原版的民歌《红玫瑰》表达的是对爱情的赞美,男子将自己心爱的姑娘比作开得鲜红的玫瑰,以此表达女子的容貌美丽,以及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而这首再创作版本的交响乐作品《红玫瑰》则表达的是一位失明女孩在援疆干部医生的治疗下重获光明,小女孩对医生高超技术表示感谢的一首赞歌。从风格上讲:再创作的版本为了体现抒情的情感,对原版的曲速做了调整,整体速度由小快板变为相对舒缓的行板。从意义上讲:再创作版《红玫瑰》将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改编,融入现代元素和西洋音乐元素,对传统民族歌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该歌曲为带重复的一段曲式。前奏部分采用的是传统五声调式加入变宫音组成的六声F羽调式,加重了影子部分的抒情性,与后面的主旋律区分开,而不是像原版中仅重复主旋律的一部分作为影子,增加了乐曲的可听性;进入主旋律后的a乐句与b乐句将变宫音取消,只使用单纯的F羽五声调式,保留了原版的旋律适当的加入新的副旋律,给人一种娓娓道来,慢慢诉说表达故事的叙事感;间奏部分再次加入变宫音的同时还加入了清角音,从而形成F羽七声调式,后面紧连乐曲的反复。这里将旋律的发展推向一个高点,而不是重复使用影子部分的旋律做连接,使乐曲更具新颖感。前奏与间奏加入的不同偏音,将乐曲变得更加饱满,从听觉效果上避免了听觉疲劳感。
在这里首先要强调,一般的创作歌曲都是先出总谱,然后再根据作曲内容的需要,找到对应的乐器进行演奏。而这首再创作的《红玫瑰》则是根据现有的有限乐器种类,经过缜密的思考整合后,根据乐器的有限条件进行乐曲再创作的。也就是说,是根据乐器的情况编写出的总谱,所以它的配器是值得考究的。
这首再创作的交响乐作品《红玫瑰》从乐器的配置上可以看出这个乐队是个混编乐队,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并存,古典乐器与流行乐器相伴。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新疆音乐文化之广。它不仅拥有古老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容纳着新的音乐的到来,两者在这里融会贯通,欣欣向荣。其次,用混编乐队来演奏维吾尔族民歌,也是在推动着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这意味着民族音乐在走出局限性,迈向更多的可能性。
单簧管在这首作品中主要运用在两个大乐句的最尾端,起到一个连接乐句和装饰乐句的作用。一共出现了4个小节,它所弹奏的音符都是和弦内音,使用的是主音的七和弦。
长笛中高音区的音色婉转、如歌、穿透力强,能营造出荒凉沙漠中缓缓传来的悠扬歌声的氛围,所以在这首作品中主要运用在前奏部分和间奏部分,起到烘托乐曲气氛的作用。
小提琴和艾捷克两个乐器在这里分别担任的是一提琴和二提琴的角色,这里主要的作用是支撑副旋律和营造和声效果,大多进行的都是和弦音程的连接。
马头琴在这里充当的是大提琴的部分,主要用于支撑低音和副旋律的进行,马头琴的音区较大提琴而言音域较窄,但马头琴的音色更有“野性”,带有“洒脱”感,音色饱满厚实,与娓娓道来的人声相互照应,形成鲜明对比,隐喻出演唱者内心的激动。
手鼓是维吾尔族传统打击乐器,它是维吾尔族民歌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它用于整首乐曲的节奏控制,利用手鼓伴奏使乐曲更具维吾尔族民歌风格。
三角铁在全曲中一共只敲响了两声,这两声都在进唱之前,一是提醒演唱者准备进唱,另一个是营造沙漠中时隐时现的驼铃声,虽然出现的次数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钢琴在这首作品中起到的是伴奏的作用,半分解的伴奏效果使歌曲具有节奏感的同时也更具抒情歌的感觉,在进唱之后,所有乐器都停止,仅剩钢琴伴奏与人声进行演奏,营造的是一种安静、认真诉说的情感。
双排键在这个作品中担任的角色是很特别的,并且使用双排键的乐团更是少见。在这里它主要起到填补空白乐器和支撑数量较少的乐器的音色厚度,增强乐器音色效果以及添加特殊音效的作用,比如在这个混编乐队中缺少铜管类乐器时,利用双排键强大的音色编辑功能,将铜管组音色调试好并进行演奏就能将铜管乐器的声部补充完整;亦或是当个别声部因为乐器数量较少限呈现出来的音色太单薄,支撑不起来一个声部时,利用双排键通过音色编辑便可以使这个声部的音色色彩更加浓厚。
热瓦普和弹拨尔都是维吾尔族传统的弹拨乐器,这两种乐器在作品中都是跟随演唱主旋律同步进行的。在维吾尔族民歌里,“弹唱”是非常常见的,在这里将这两个乐器与演唱结合在一起,也是在营造“弹唱”的感觉,更贴近维吾尔族传统民歌的特点。
再创作交响乐《红玫瑰》是结合了多种音乐元素与多种音乐文化的改编版民歌,它对我们进行传统音乐的发展有很好的启示。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以及西方音乐元素恰当的融合起来从新展现在舞台上,让更多“流行”和“西方”音乐学者更好的与它接触,使传统音乐让更多人认识它、了解它、愿意与它同发展,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