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

2018-01-25 11:09郭晓莺
北方音乐 2018年17期
关键词:赣剧声腔唱腔

郭晓莺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本文通过对赣剧传统声腔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高校声乐教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是促进现代声乐教学发展和促进我国传统戏曲发展的需要,同时传统声腔走进校园对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和现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高校老师和学生对声乐教学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声腔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成为必然性。例如,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赣剧是江西地方古典剧种,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他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赣剧的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其声腔主要是由高腔和弹腔组成。赣剧高腔包括中国戏剧史上非常著名的弋阳腔和青阳腔,这两种腔调前者高昂激越,后者凄哀柔丽,两种声腔各具特色,发展悠久。弹腔包含二黄、西皮、文南词、浙调、上江调、老拨子等多种,很多都是融合了其他的外来声腔,在这其中,二黄和西皮声音古朴,文南词委婉动听,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特别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虽然赣剧传统声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现代人们对赣剧发展的不重视以及现代音乐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所以赣剧传统声腔的发展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愿意主动了解赣剧传统声腔文化的人不断减少,再加上一些老艺人的不断离世,赣剧传统声腔的发展愈加艰难。而赣剧传统声腔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不仅可以加大赣剧传统声腔的传播力度,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赣剧,学习赣剧,同时也让赣剧传统声腔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因此,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是具有其必然性的。

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发展中,往往具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范围小的缺点,尤其是高校地方传统声腔的教学,不仅不能体现出各个地方传统声腔的特点,同时也让同学们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阻碍了传统戏剧文化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的研究是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相结合是拓宽高校教学模式,扩大其教学范围的重要措施,这样不仅不会失去传统声乐的特点,同时又可以体现它们的审美特征与艺术价值。

二、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

(一)赣剧传统声腔丰富了现代声乐教学实践

现在高校的声乐教学方式对声音的训练一般都是强调其声音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这两项的基础上探讨声音“通、松、实、亮”的特点。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仅仅是把声腔的共性美发展到了极致,却没有体现出各种地方声腔的特点,例如汉剧声腔具有高亢激越、爽朗流畅,节奏灵活多变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川剧声腔具有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的声乐特点,但是这些在现代的高校声乐教学中都没有体现,因此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可以丰富现代声乐教学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二者相结合相当于在传统声乐与现代声乐中搭建了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把现代的声乐教学与具有中国传统歌唱技法遗韵的赣剧声腔技术融合进行研究和实践,只有把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与传统声乐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发挥更加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而且分为多个曲种,各种曲种具有其各自的特点,而人们对他们的欣赏要求是既要听唱腔又要听故事,而且对有些曲种的欣赏远远超过了唱腔,所以为了便于说唱情节,很多戏曲根据当地的地方语言特色,根据当地语言的自然音构成唱腔,对其语言自然音律进行突出和夸张。例如,赣剧唱腔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生活语言音调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例如,万年县的赣剧团演出的《但愿人长久》,就是一部融合音乐、戏剧表演为一体的现代赣剧。该剧的唱腔音乐设计在保留了浓郁的赣剧韵味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感情和时代特征创作出新的声腔,既继承了传统的赣剧唱腔,同时又有新的创新与突破。因此,赣剧进入高校课堂,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在丰富课堂和舞台的同时,也能向传统声腔唱法寻找借鉴之处,学会对不同的语言的处理,对不同的角色的塑造等,这样更有利于赣剧的传承与发展。

(二)现代声乐教学为赣剧传统声腔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用高校现代声乐教学的方法去观看赣剧传统声腔,赣剧声腔不仅要保留传统的唱腔技术,同时也要在唱法中融合科学性、时代性和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可以为赣剧传统声腔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的共同发展。例如在江西,已经有很多高校创办传统音乐研究机构,比如东华理工大学的江西戏曲资源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的青阳腔戏曲研究所等,这些都对赣剧传统唱腔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首先是扩大赣剧传统声腔的表演范围,进行高频率的演出,不断扩大赣剧的影响力。例如,2014年在北京演出的赣剧《那杆秤》,又例如2013年在随州戏剧节演出的赣剧《青衣》,这些都扩大了赣剧的演出范围,促进赣剧不断的发展。同时各大高校还积极地对赣剧进行创编新的剧目。例如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改变的新赣剧《等你一百年》《但愿人长久》《一杆秤》等,这些赣剧不仅题材内容有所创新,而且赣剧的唱腔在唱腔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不断促进赣剧传统唱腔的发展,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赣剧。赣剧传统的唱腔有很多种,例如青阳腔、弋阳腔等,而2010年的《临床四梦》对原版的赣剧提出创新,将汤显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这四部经典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摘出来,并把这些经典片段浓缩为一台戏,而且每一梦都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奏,其中《紫钗记怨撒金钱》使用的是强阳腔、《南柯记南柯寻梦》使用的是弹腔,另外两梦依次使用的是海盐腔和弋阳腔,因此这个曲目不仅把赣剧的不同唱腔的特点体现出来,还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赣剧的传统唱腔。

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赣剧的传统声腔进行学习,不仅了解到古代江西那片地区人们说话的特点,还可以了解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学校为了更好地使赣剧传统声腔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会积极收集有关赣剧唱腔的一些文本资料,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类,这样不仅可以对赣剧传统声腔资料的保存,同时也利于它的传播。其次是到民间强赣剧传统声腔的艺术家到高校进行授课,为学生们讲述赣剧传统声腔的发展史,让同学们可以近距离与赣剧艺术家进行交流,更好地了解赣剧的传统唱腔。同时各大高校还开设赣剧传统唱腔的相关课程,为赣剧传统唱腔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为全校学生开设了有关赣剧的公选课,例如“赣剧音乐欣赏”和“赣剧表演”这两门课程,让不太了解赣剧的学生都能了解到赣剧,同时对赣剧进行欣赏,看到赣剧的艺术价值。

三、声乐教学融合赣剧声腔的价值导向

声乐艺术和戏剧唱腔都属于歌唱技能与巧,现代声乐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我国传统唱腔艺术处于声乐教学之外,所以在声乐研究和声乐演出中,出现了传统声腔的缺失。特别是在现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展越来越密切,很多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加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将传统戏曲声腔艺术与高等声乐教学相结合,不断促进传统声腔的发展与传播。首先应该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挖掘中不断培养高校学生对传统戏剧艺术的审美观。赣剧是江西省的一种地方戏种,赣剧的弋阳腔更是古代的十大声腔之一,所以赣剧在古代的戏曲发展史上对许多的地方戏剧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学生对赣剧传统声腔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声腔的审美观念,使赣剧传统声腔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其次,也在文化软实力研究上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从而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与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而影响其他行为,从而达到理想效果。但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慢,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使得代表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同样慢慢地淡出了主流媒体的视线。赣剧传统声腔的艺术价值和地方特点也被人们所忽视,因此,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集聚地,作为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和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戏剧发展环境越发恶劣,而我国的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急需找到新的教学模式和拓宽新的教学内容来不断满足人们对声乐教学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国传统戏曲走进各大高校校园是具有其必然性的。本文通过对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让我们了解到赣剧传统声腔走进校园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拓宽其教学模式,丰富其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同时,高校声乐教学与赣剧传统声腔相融合可以加大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

猜你喜欢
赣剧声腔唱腔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