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云官
1993年,我第一次来苏州工业园区。当时,我刚刚接手这个项目,到现场考察时,这里还是一片原生态的江南农村景象:没有公路,成片的绿色水稻田向远处延伸,水塘里种着江南有名的“水八仙”。二十多年时间过去,沧海桑田,变化无穷。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不但高兴,更有满足之感。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被确立后,需要起草一份详细的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务院审批。因为是创新尝试,没有可参照的经验,一切全靠摸索。当时,我们一共三个人花了一个星期起草了这份建议书,后来又多次修改。去北京送交时,又临时被告知需要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补充文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每天开碰头会,到很晚也不能休息。幸而准备工作虽辛苦,整个会审却十分顺利。
现在人们提到苏州工业园区,关注的重点已不在“工业”二字。事实上,园区从规划设计之初,就是按照现代化新城的概念进行打造,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因为是中新合作,开发建设过程中就必然会有一些摩擦碰撞,主要原因是双方文化理念的不同。1997年前后,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新双方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想法的冲突。为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花了18个月进行了大大小小多次谈判,最后在彼此相互包容和团结协作下,将所有问题妥善解决。在“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中,“圆融”二字的意义在此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苏州工业园区在这些方面的经验未来也必将适用于其他的中外合作项目。
2005年,在原本以制造业为发展主体的格局上,园区的发展迈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节点,园区确立了三大新的发展战略目标:一是服务业倍增,二是制造业升级,三是高科技跨越。园区的开发建设有许多让人自豪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从不满足现状,而是一直追求卓越,追求“第一”和“唯一”,这是园区人始终不变的目标,园区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是令人自豪的。能参与园区的建设,这辈子值了!
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一块乐土,园区经验也广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在,希望把园区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外输出和推广。虽然我已经退休九年了,但我仍然关注着园区的发展,希望园区越办越好,也希望园区现在的建设者以及未来的接班人能保持园区开发建设之初我们的那股劲儿,不怕艰难困苦、不计个人得失,将良好的精气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样园区才能永远站在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