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琳 张闽 董平文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许多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其中包括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彝族、回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在这样一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出现了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它们凝聚着千百年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智慧,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浓郁的地区,出土过许多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例如,铜鼓、波咧、天琴、床头琴、嘎浆、独弦琴、瓦鼓、口簧、牛腿琴等。这些出土的文物乐器对现如今研究广西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当时的文化交流等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多为竹制和铜制,其按发音的机理大致可以分为:弦鸣、气鸣、膜鸣和体鸣[1]。在区博物馆中,膜鸣乐器——铜鼓和气鸣乐器——芦笙较其他民族乐器来说有更大的展示空间。特别是铜鼓,在区民族博物馆中,规模更甚。
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土过许多铜鼓,并且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在使用铜鼓,例如,东兰瑶族、融水苗族、水族、壮族、彝族等。铜鼓最初是用于娱乐活动之中的打击乐器,常和胡芦笙、锣等乐器共同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鼓逐渐被作用于祭祀活动之中成为祭祀用具——礼器。而在史书中又有“有鼓者号为都老”以及“得鼓二三便可僭号为王”的说法,铜鼓逐步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2]。直到今天,铜鼓在广西一些村落中仍有使用,它们往往作为娱乐用具和祭祀用具,在集会、大型活动之中使用。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保存有大小不一、纹饰各异的许多铜鼓。通过到博物馆实地考察,笔者了解到壮族的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长达两千多年。铜鼓的纹饰包括平面纹饰和立体纹饰,例如,复线角形纹马纹铜鼓的鼓面中央是一个太阳纹饰,装饰有复线角形纹,鼓胸有莲花图和奔马图。这与古越人尊太阳为神的习俗息息相关,他们常举行祭日活动并伴随着带有强烈氏族特色的图腾性舞蹈,也体现在铜鼓之中。铜鼓不仅是作为乐器的存在,更是一种具有祭祀、礼仪性的礼器。铜鼓纹饰的内容丰富且结构精美,造型也十分独特具有特色。不同时代的铜鼓,拥有其独有的内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保护和研究的[3]。
不论是从战国时期的石寨山型铜鼓,或是唐代出现的北流型或灵山型铜鼓,甚至现今仍在使用的西蒙型铜鼓,在自上而下的梳理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古代越人的智慧以及风俗习性的变迁。铜鼓不仅是摆设在博物馆之中的物品,更是肩负着厚重的历史的载体。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有一块专门展示芦笙的区域,一整面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芦笙供人们观赏学习。芦笙是苗族、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不同民族的芦笙在形制、演奏方式、音乐特点上都不尽相同。在形制上,苗族芦笙的笙嘴与笙脚较长,演奏时需要伸直两臂。在演奏方式上,苗族芦笙的演奏与舞蹈相结合,而侗族芦笙的演奏是与歌唱相结合的。在音乐特点上,苗族的芦笙音乐铿锵有力、激情奔放,侗族的芦笙音乐比较单一,声势浩大。
不仅如此,博物馆中还有仿真的侗族人民吹奏芦笙的模型,使游览者可以更为细致地观察到吹奏芦笙时的神态;一旁更是用设备投放出侗族芦笙舞的现场视频,使人们更能了解到侗族文化。
此外,博物馆之中还保存有天琴、牛腿木琴、四弦木琴、四弦月琴、盆鼓、腰鼓等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在陈列之中,辅以讲解与介绍。可以让人们较为浅显地了解到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具有历史积淀和考古价值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大多数被保存在博物馆之中。在生活中,这些乐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是过去人类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现今的社会之中,伴随着新兴音乐和西洋乐器的进入,使得这些少数民族乐器的发展空间更为缩小。而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年轻人更多选择前往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生活,留守在当地的儿童不具备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使得这些乐器的传承可能后继无人。保存在各地博物馆之中的乐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就发展与传承来说,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保护措施与制度,使得这些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与传承[4]。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地,并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笔者整理并提出对当今博物馆关于特色文物乐器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大致如下:(1)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制订保护方案。(2)运用现代化技术,在博物馆内建立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记录和采集,实时保护文物,完善资料库。(3)运用各种技术对特色文物乐器进行修复。(4)培养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提高其专业素养。(5)博物馆不应将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文物乐器束之高阁,应在供人们观赏的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其演奏方法,如能提供乐器供游览者体验会让其留下深刻印象。(6)被保存在少数民族当地居民家中的乐器,要建立起良好的保护制度与措施。这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各地博物馆也可以随着节庆活动举行各种展示和体验活动,让这些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结 语
现今,虽然人们大都了解保护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保护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人们不曾了解这些乐器的发掘保护工作过程以及措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特色乐器这方面进行整理与研究,可以呼吁人们对这方面引起重视,增加乐器保护方面的知识,以另一种角度去欣赏乐器,更好地将其传承与发扬下去。
[1] 董平文.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功能初探[J].大众文艺,2011(02):26-27.
[2] 高敏.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与民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7.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广西出土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1.
[4] 马继贤.博物馆学通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