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创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由于自媒体本身具备媒介融合、低门槛以及社交化等新的媒介特征,导致自媒体人才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自媒体的媒介融合特征要求从业者具备多种内容形式的采写、编辑整合能力。自媒体融合了多种传统媒介的内容形式,如文字、图片、广播、音视频等,并将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统一的编辑、排版与整合,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难以跨越的媒介边界。因此自媒体从业者必须对不同内容形式的特征有清晰的了解和传播上的敏锐性。
第二,自媒体运营者的身份特征更为多元化。自媒体在行政审批、传播渠道、内容采集方面的进入门槛较低,使更广泛年龄段、大量非传媒业人士得以进入自媒体领域。这壮大了自媒体从业者的数量,使自媒体从业者的文化、年龄、专业领域等背景更为丰富宽泛。
第三,与传统媒体,自媒体具备更强的市场营销属性。许多自媒体与企业开设自媒体的出发点是追求利润,对市场营销、话题策划、市场公关以及市场运营等会做更多考量,因此自媒体从业者往往既要承担传统媒体记者的信息采编工作,也要同时具备市场运营思维与能力。
自媒体以其快速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新挑战与机遇,而自媒体所具备的媒介融合、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也对新闻传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缺乏自媒体运营的教学内容设置。自媒体既需要传统新闻人才的信息采编能力,也需要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而在我国目前新闻传播学教学中,新闻传播教学设置多以传统的新闻采编为主要实训内容。对于自媒体所需要的话题营销、市场传播等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的教学设置中较为缺乏。
其次,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更新过慢。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对教师在实践课程方面的支持与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教师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不足,对行业应用前沿的信息缺乏了解和实践。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态,需要前沿实践经验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队伍专业信息更新的迟缓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再次,实践环节在时间安排上较为滞后。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与实习环节往往安排在学生的第四年进行,而自媒体的低门槛特征,允许任何年龄、任何正当职业的从业者进入,且不乏在校大学生成功运营市场化自媒体的案例。实践教学安排在时间上的滞后,使学生对自媒体的了解、运用与传播敏感度积累不足,不利于学生对自媒体与互联网传播敏锐的培养和实践积累。
根据自媒体对人才的要求特点与我国当前新闻传播教学现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相关教学与实践经验,对高校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必须建设一支具备自媒体传播、运营意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自媒体兴起时间较短,作为新的媒体形态,教师团队要积极利用调研、课题项目与挂职机会到媒体单位进行学习、实践和吸纳,加强自身自媒体运营经验,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业界导师、聘请具备丰富自媒体实践经验的媒体人士作为专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或外聘教师等,建立一支与当下实践联系紧密的新闻教师队伍。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应加大针对自媒体人才需求的教学比重。自媒体具有低门槛特征,天然处于真实的传播和市场竞争环境中,新闻传播教学应该积极利用以上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媒体对新闻采编、编辑排版、文案写作、媒体运营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同时充分利于真实的传播环境,体会与检验传播理论的效用,以解决传播理论过于抽象的难题。
此外,在学生毕业实习、实践项目、创新创业等环节,允许学生进行多元选择,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报社、广电等媒体单位或项目,这样既有利于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也能为传统新闻形式带来生机与活力,拓展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新闻传播的实践能力。
再次,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实践项目、实习周或毕业实习等基本都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集中完成。而由于自媒体具备媒体融合、低门槛等特征,可将新闻传播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影摄像、编辑出版、网页制作等通过自媒体进行整合传播与成果展示。这既利用自媒体媒介融合的特征,又将不同核心课程纳入,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活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媒体进行结合,甚至将其当作常规的课业内容,在自媒体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实践能力和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