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继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家庭体育锻炼是终身体育教育的起点,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续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家庭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出现空白和断档现象。随着健康教育的全面落实和全民健身的推进,尤其“十九大”提出体育强国建设,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家庭体育锻炼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学龄前婴幼儿调查结果
家长缺乏婴幼儿体育锻炼常识,95%的家长没有运动习惯,有计划性地进行体育活动占1%,多数是随意的,85%是晚饭前后的散步,体育活动时间每周低于3次的占30%,家庭体育消费占生活总支出的5%。结果分析:家长及社会对学前婴幼儿体育兴趣培养认识不够,健身终身性从人的出生抓起的概念趋于零,个别幼儿时间被文化早教占用。
(二)小学家庭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家长缺乏小学生体育锻炼学识,90%家长没有运动习惯,有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占8%,家庭体育6%是带孩子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50%是周末进行随意的户外锻炼。家庭体育消费占生活总支出的10%。结果分析:参加文化补课班和兴趣培养班占用了小学生的全部业余时间,而选择体育类的甚少。
(三)初中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85%家长了解体育锻炼学识,89%家长没有运动习惯。初中生家庭体育活动占20%,活动时间以晚饭后为主,大约20分钟,内容是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体育加试结束后,体育活动接近零。结果分析为:中考学习占用了全部业余时间,家长和孩子被中考捆绑,由于体育有加试,被迫进行体育运动,加试结束后,体育运动主动退出。
(四)高中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90%家长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80%家长没有运动习惯。高中生家庭体育活动占2%,时间大约每天10分钟,以伸展四肢为主。结果分析:高考内容调控着学习时间,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学业使体育活动成为摆设。
(一)家长缺乏对幼儿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没有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从主观上不去培养幼儿体育兴趣,更谈不到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仍然重智能、轻体能
父母干涉是制约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升学干扰和高考压力,父母对孩子从事家庭体育锻炼不支持,使家庭体育锻炼大打折扣。
(三)学校留家庭作业,占据孩子的全部业余时间
过重的作业负担、各种补习班,导致坚持家庭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减,主要与学习负担加重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学生家庭体育锻炼却无人问津、缺少必要的指导。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意识
一些家长忽视体育锻炼本身具有的各种功能,同时也放弃了体育锻炼过程中进行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及亲子关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体育锻炼的魅力。
(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体育爱好,挖掘孩子运动天赋
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及运动量;积极开展家庭体育运动,增加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并及时肯定和鼓励。
(三)家长要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方法和活动技巧
1.基本原则:全面性、经常性、简化性是进行家庭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孩子身体发育时期,体育运动要注重全身的各器官、各部位的锻炼,协调发展。由于体育运动是长效功能,每天坚持,才有效果和运动价值。方便简单的项目是坚持长期运动的保障条件,家长要选择孩子便于掌握和易操作项目进行指导练习。
2.运动方法:方法得当是家庭体育锻炼推广、坚持和取得成效的保障,家长可利用间隔时间进行整合。早上起床前后做配合呼吸的徒手操,几分钟的伸展运动可达到全身的气体交换,以新姿态迎接新的一天;上学时,采用20分钟徒步走后,再选择其它交通工具;利用晚饭前后三十分钟时间,引导孩子进行具有对抗性和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踢踺子等;晚上孩子做作业的间休时间,可在家里进行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等身体锻炼;利用休息日,父母可陪孩子一起远足、爬山、骑车等,在进行户外运动同领略自然风光。
(一)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形成从各级政府到每个人认识到家庭体育锻炼对人生的影响,从意识到行动上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家长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多渠道投入体育经费,鼓励场馆社会化、收费低廉化,营造体育锻炼环境,加速全民健身进程。
(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担负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