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玲
SONG Jin-ling
(北京交通大学 远程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44)
(School of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China)
高速铁路作为车、机、工、电等多部门、多环节的联动系统,高负荷、全天候地为旅客提供出行服务。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人才在需求与供给方面的矛盾日显突出[1]。为此,结合高速铁路日常运转、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2-3],就高素质技能型职工队伍建设提出对策。
高速铁路不仅需要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和行业各个领域的带头人,同样也需要站务、车务等一大批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员工。近年来,铁路开展了各种不同岗位的培训,旨在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包括运营中的操作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安全管理维护技术和科技研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人才素质建设,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满足多领域、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总体而言,现有高速铁路高素质人才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完善[4-5]。目前在高速铁路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人才规模与素质有待加强。为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一支与高速路网规模相适应、掌握运营维护技能的由基层站段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维修队伍。另外,不同于普速铁路,高速铁路需要更高水平的掌握设备运用、维护、管理和运营多方面技能的人才。例如,动车组检修作业按照所属专业分为网络控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十大系统[6-7],因而需要对动车组列车运营中分系统发生的故障类型、识别和处理经验编写故障处理手册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现场教学,以实现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全员性质的业务培训。
(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高速铁路不同于普速铁路,普速铁路的培训设施、教材,以及常规进修、培训的模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职工专业知识储备、培训的要求。为确保不同岗位员工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应改进教学模式。目前可以通过远程线上学习高速铁路技术和日常运营安全技能,线下实操实训学习,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 和其他教学形式进行落实。
(3)教材与课程建设有待完善。一些传统的铁路进修培训教材和讲解模式过多强调概念知识,忽视实操能力,并且缺少高速铁路实践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因此,应结合高速铁路日常运营的实践经验和案例,不断完善教材和课程建设,提升职工实际操作技能。
(1)加大技术工人培训投入力度,拓宽职工技能开发和培养途径。把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既应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又应提升日常运营职工业务能力,形成技能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
(2)加强高速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考核。高速铁路行业在就业准入考核时,应把学历资格和铁路行业职务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上岗前培训之间的联动。同时,教学内容和设备同铁路设施同步跟进。
(3)完善制度激励机制,促进学习型企业的构建。激励铁路职工积极学习,对在工作中贡献突出、技术拔尖的操作人员,在技能鉴定上提前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评,并在待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为操作技能人才创造一个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
2.2.1 “双元制”模式
针对高速铁路人才培养的问题,应从实用技能人才角度从培养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德国技能人才培养采用“双元制”模式,我国高速铁路人才培养可以效仿德国“双元制”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双元制”模式中的一元是指铁路相关职业学校、大学,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高速铁路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接受高速铁路安全运营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可以结合“互联网+”多种平台,开展相关院校、企业远程翻转课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提升培训系统现代化水平及学员技能操作水平。“双元制”模式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从事高速铁路工作的专家、高技能人才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通过编制分岗位的专门教材,提升教学质量,再结合现场实习和跟班作业,提高学员动手能力[8]。
为推动现场教学与远程教育的结合,一是应强化现场实操培训案例分析,增强职工实际操作能力;二是通过线上方式分析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列车运行中线路、通讯故障辨识等,让职工积累维修操作技能;三是远程在线和线下现场教学结合,建立完整的实习流程,促使职工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为完善线上和线下评价考核形式,应推进远程高速铁路云平台——在线课程中心建设。
2.2.2 SPOC 与 MOOC 相结合模式
为高速铁路技能专家、学者和老师建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开展高速铁路职业小班教学,以及针对全体员工的岗位技能课程学习,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独立 SPOC、同步 SPOC、异步 SPOC 等方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开放性。远程的高速铁路职工在社会环境下都可以参加 MOOC 课程学习。课程内容形式可以是短视频、论坛活动授课等形式,结合测验、作业、讨论答疑、考试、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负责讲解,课程按学期开设,有一定教学周期 (课程时长),设置完整的教学过程,单元教学内容按计划时间发布,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全程参与。课程可以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
(2)MOOC 课程和 SPOC 课程模式相结合。实现静态的课程资源、动态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结合。SPOC 教学更强调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便于教学管理,课程完成率高。培训教师可以基于学员的差异、特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完成对特定对象的教学,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MOOC 课程和 SPOC 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适用于校内小班教学、班组教学。
(1)以高速铁路专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高速铁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高速铁路领域行车组织及指挥、客运服务和日常运输生产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根据各岗位任职要求,分析具体职业的岗位能力,结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整合,建立完善的课程及教材体系,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
(2)系统梳理高速铁路运营组织、安全操作、设备维护问题、案例分析、规范标准等内容,形成普及版的技能培训教材。教材编制应避免照搬传统铁路教材的概念性内容,应紧贴高速铁路实践,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践知识。课程结构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根据高速铁路岗位任职要求,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使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3)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批以高速铁路运营规范、操作技能应用与技能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高速铁路职业技能学习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重点为高速铁路车、机、工、电等专业核心课程。
高速铁路各岗位人才培养工作,应根据高速铁路运营管理要求,充分考虑全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不断探索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训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以提高铁路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通过科学跟踪高速铁路运营中的技术问题、故障类型等开展案例教学,将远程自主在线和实操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完善现场跟班作业的实践学习方式,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真正体现高速铁路的“高标准、高素质、高要求”,培养出适应高速铁路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1] 计卫东,杨 涛. 关于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铁路运营技术,2011,17(3):22-24.JI Wei-dong,YANG Tao.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Training of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J]. Railway Operation Technology,2011,17(3):22-24.
[2] 林金淑. 关于加强铁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铁路,2006 (3):25-27. LIN Jin-shu.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killed Personnel[J]. China Railway,2006 (3):25-27.
[3] 穆光杰. 对高速铁路时代动车人才培养的探索[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5):20-21.MU Guang-jie.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Motor Cars Personnel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Age[J]. Theory Studying and Exploration,2010(5):20-21.
[4] 孙 娟,宁建国.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可视化仿真方法[J]. 计算机仿真,2004,21(5):145-147.SUN Juan,NING Jian-guo. Research of Visual ATS Simulation System[J]. Computer Simulation,2004,21(5):145-147.
[5] 王壮锋,邢科家,张 琦,等. 对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思考[J]. 中国铁道科学,2003,24(2):29-33.WANG Zhuang-feng,XING Ke-jia,ZHANG Qi,et al. Ponderi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mprehensive Dispatching System in China[J]. China Railway Science,2003,24(2):29-33.
[6] 严 超,谈金泉,张舒怡. 基于XML的分布式系统集成方案[J]. 计算机工程,2003,29(21):114-119.YAN Chao,TAN Jin-quan,ZHANG Shu-yi. Integration Schema of Distributed System based on XML[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3,29(21):114-119.
[7] 姜 岩,董大海,胡左浩. 中国高速铁路品牌化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7):66-71.JIANG Yan,DONG Da-hai,HU Zuo-hao. Study on Contents and Approaches of China High-speed Railway Branding[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6,38(7):66-71.
[8] HOMBURG C,KLARMANN M,SCHMITT J. Brand Awareness in Business Markets:When is it Related to Firm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7(3):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