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瀚
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设计能力120万t/年,2015年核定生产能力210万t/年。矿井通风方式为对角式,共有3个进风井(主井、副井、新副井),2个回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抽出式通风。
2018年1月,矿井有3个回采工作面、13个掘进工作面、14个硐室、9处其他用风地点独立供风,矿井总需要风量为14278m3/min。东风井回风量8234m3/min,风压2790Pa;西风井回风量8116m3/min,风压2770Pa。《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规定,矿井通风系统风量 5000~10000m3/min时,通风阻力不超过2500pa,矿井通风阻力不符合要求。
目前张双楼煤矿采深已经达到-1150m,原岩温度在40~44℃,HEMS降温系统每年5月~12月运行,工作面回风流温度仍达到30℃以上,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温度将继续增加,需要增加采掘工作面供风量改善高温环境。
根据矿井生产布局和通风系统进行风网解算,矿井通风困难时期,东风井风机运行工况为:风量7903m3/min,风压 4449.2Pa,超过风机最大允许风压3825Pa(风机最大风压4250Pa×0.9);西风井风机运行工况为:风量7931m3/min,风压4467.7Pa,超过风机最大允许风压4050Pa(风机最大风压4500Pa×0.9)。当前矿井通风能力不能满足矿井困难时期生产需要。因此,需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根据矿井生产布局,结合矿井地质条件,设计了三种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在西三区域布置新风井,井筒落底标高-830m,通过新掘-830m进风巷与-830m石门联通。同时在-500m西四车场与西五回风上山之间新布置1条回风巷(布置在9煤底板内),西五采区形成2进2回的通风系统 (-830m运输大巷、-500m西五大巷进风,-500m西五回风巷、-500m西五回风巷回风)。
(1)井筒位置选择
地表情况。井筒位于龙河公路西侧260m处,沛县安国镇蔡家居委会张庄组农田内,井筒位置选择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第146条、247条规定要求。
压煤情况。根据矿井开采与煤层赋存情况,在西三区域第11勘探线向东20m位置7、9煤沉缺区内,不压覆现有采煤工作面储量。
井筒地质情况。井筒穿过第四系、侏罗-白垩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穿过的含水层有9个,井筒落底在F9断层上盘9煤底板约45m一灰层位内,在新副井施工过程中已穿过。
(2)井筒参数、工期及预算
井筒内径5.5m,截面积23.75m2。井筒地面标高+38.1m,落底标高-833.74m,深度872m。井筒冻结段井壁为双层钢筋砼,基岩段为浇灌砼。配套风道1418m,工期安排18个月,工程费用预算10773万元。
(3)预期改造效果
使用《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模拟软件》进行解网预测,东风井风机运行工况为:风量7692m3/min,风压 2449.4Pa;西风井风机运行工况:风量8274m3/min,风压2484.1Pa。
-500m水平增加2条回风巷,西五采区形成2进3回的通风系统;西三采区增加1条回风巷,形成1进2回的通风系统;-500m水平大巷进行扩巷降阻。
(1)工期及预算
风道掘进工程量3852m;将-500m西一至西五大巷巷道断面由10m2扩修到15m2,长度2715m。 工期安排24个月,工程费用预算10455万元。
(2)预期改造效果
应用《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模拟软件》进行解网,西风井风机运行工况:风量8328m3/min,风压2461.7Pa;东风井风机运行工况:风量 7644m3/min,风压 2497.1Pa。
在西风井广场内布置新风井,井筒落底标高-380m,在-380m与-500m水平大巷之间建立进风下山与-500m大巷连通。同时在-500m西四车场与西五回风上山之间新布置1条回风巷(布置在9煤底板内),西五采区形成2进2回的通风系统 (-830m运输大巷、-500m西五大巷进风,-500m西五回风巷、-500m西五回风巷回风)。
(1)井筒位置选择
压煤情况。新风井布置在西风井广场内,不存在压煤情况。
井筒地质情况。井筒穿过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穿过的含水层有7个,其中第四系4个、二叠系3个,井筒落底在石炭系四灰顶板内。
地表情况。在西风井工业广场院内。
(2)井筒参数、工期及预算
井筒内径5.5m,截面积23.75m2。井筒地面标高+38.9m,落底标高-380m,深度419m。井筒冻结段井壁为双层钢筋砼,基岩段为浇灌砼。配套风道1431m。工期安排21个月,工程费用预算12315万元。
(3)预期改造效果
应用《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模拟软件》进行解网,西风井风机运行工况:风量8310m3/min,风压2496.0Pa;东风井风机运行工况:风量7662m3/min,风压2465.2Pa。
(1)优点:见效快。风井施工完成后(约18个月),可为西三采区增加风量、降温。缩短93606、93608工作面通风流程3000m,为其增风降温。有利于安全生产组织,新建井筒处于矿工业广场以外,减少副提排矸压力;由外委队伍施工,对井下安全生产干扰因素小。配套井巷工程量小,巷道维护费用低。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对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小。
(2)缺点:工程费用较高。在工业广场外施工,增加征地、供电、新建道路、桥梁等工程量。
(1)优点:不需要增加征地、新建道路等工程。
(2)缺点:副井排矸能力不足。岩巷工程量大,需要增加3个掘进工作面,需要供应车皮增加排矸车皮270个,副井排矸能力不能满足需要。通风系统不可靠。增加3个掘进工作面需要增加风量1800m3/min左右,西风井主要通风机接近风机运行“喘振”区。见效慢,工期长,近期无法为西三采区提供服务。生产组织复杂,新增3条岩巷,占用队伍多,与现有采掘活动相互影响,管理难度大。巷道后期维护量大,占用维护力量,维护费用高。降温效果差。
综合排矸、增风因素,方案2无实施可行性。
(1)优点:无需增加征地、新建道路等工程。在西风井广场内施工,受外界干扰因素小。
(2)缺点:施工存在不确定性。井筒、配套井巷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临近陷落柱、断层发育区域,需要超前进行电法、钻探等探查工作,提前预注浆等防治水措施。降温效果差。新进风井位置距离西三采区93606工作面通风流程与新副井供风距离相比,仅缩短100m,通风流程仍有12900m。
方案一与方案三相比,配套风道少13m,工期少3个月,工程费用少1542万元。方案一在西三区域施工新进风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方案三在西四区域施工新进风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突水危险,安全可靠性差。
综合方案的优缺点、工程量、工期、工程费用、安全可靠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比较,方案一最优,推荐为采用方案。
通过在西三区域新建进风井、西五采区回风巷,前期可为西三采区93606、93608工作面缩短通风流程3000m,温度下降1℃以上;在矿井通风困难时期西五采区首采工作面92812工作面生产后,矿井西风井风压为2484.1Pa,达到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