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长庆油田的崛起,它的连续五年稳产5000万吨,靠的是耐看加努力。
2017年,没有悬念的,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第五次超过5000万吨,为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长庆之大,稳压群雄。
长庆虽“大”,但长时间以来名如其人,更著名的是它的“长”。 早在1970年,长庆油田就已经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却没有像大庆油田一样一炮走红,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40万吨左右,油气当量跃上1000万吨共用了33年。
厚积薄发。长时间的等待自有它的价值所在。2003年之后,长庆油田恍如跨上了时空机。年产量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用了4年。2000万吨到3000万吨,3000万吨到4000万吨,4000万吨到5000万吨分别用了两年。
长庆油田的崛起,它的连续五年稳产5000万吨靠的是耐看加努力。
耐看是因为资源禀赋。长庆油田地处的鄂尔多斯盆地享有“半盆油、满盆气”的美誉。遗憾的是,它不像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盆地那样天生丽质,是世界上罕见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所以说,长庆耐看而不好看。
耐看而不好看的长庆油田的勘探难度、开采成本自然也高,曾经被认为没有商业开发价值。长庆人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夺得了国内第一大油气田的桂冠。
这种努力体现为石油人一贯的艰苦奋斗。长庆油田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安塞油田出好汉,好汉坡上好汉多”。从“三顶帐篷一口锅”起家,长庆油田在一穷二白的黄土地上诞生。几十年来,厚重的发展历程沉淀出了宝贵的长庆精神。
这种努力体现为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借助探勘技术的不断进步,长庆人一次次突破传统探勘观念,打破各种固有的油气资源成藏机理,以不同理论支持,不断探索尝试新区域,慢慢的一个个前景可观的油气田被勾勒在大长庆的版图上。
这种努力还体现为管理创新与市场化改革。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变革,让长庆人摸索出了不少自己的独门绝活,攻克低渗透,解放苏里格,全面加速了储量向产量的转化。
在新的历史变革中,长庆人的这种努力不仅在持续,而且在稳产5000万吨的路上将不断升华,成为气化中国的最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