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娟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江苏 扬州 225009)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工作方法深入地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维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深层次地分析并探讨党中央和政府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内背景,并提出其推进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物质产品供给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政治经济学中,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应的范畴分别是生产和消费。因此,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经济学讨论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我国物质产品供给结构的失衡问题日益暴露。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发展理念模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端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给全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动力,组织结构不合理,那些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科学技术含量较高、能够满足高端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呈现出供给不足的劣势。
二是制度供给结构失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下我们国家生产关系方面的制度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异常明显。首先,低效制度供给、无效制度供给存在着过剩的状况。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另一方面,优质和高端的制度供给不足。例如,政府治理“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矛盾。新常态下,我们国家制度供给结构不平衡的表现为:国内生产力水平的高速发展要求当今社会应该提供合理的制度供给,但是,当前的制度供给仍旧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点明了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生产是起决定的基础性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位于其基础性地位。物质产品供给结构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核心的部分,最重要的就是要着手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一是推动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首先,我们要通过完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快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人的要素的全方面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是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产业和产品升级。要及时化解过剩产能,整顿及规范那些对环境破环严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加大对优质和高端的物质产品及创新产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针对淘汰落后产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失业问题和转岗问题,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更要创造条件,改善就业环境,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民创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和完善的机制。
三是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不断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物质产品供给结构改革过程中,国家环保部门应该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督与管理,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出局。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速环保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和投用,把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倾向于投入到坚持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各类企业中去。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方面,马克思着重强调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同时也指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能够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因此,我们在保障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
一是要始终强调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体系形成的基础”,而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我们的国家性质要求我们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妥善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推动制度供给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首先,各级政府必须要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有效的制度供给。其次,各级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各项管理机制的形成,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同时还须在预防金融风险与危机方面保持前瞻性。
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维度的物质产品供给结构改革,生产关系维度的制度供给结构改革同时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补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势必要通过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来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必须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时合理地改善生产关系。要从根本上避免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与需求不足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中国最广大人民能够共享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成果,在经济改革实践中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