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教学作为最基础、最常规,对教学质量最具影响力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职业教育应当顺应“互联网+”趋势,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总趋向,课程改革要以《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文件》为指导,以教育部、教职成司以及省教育厅相关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为依据,更新观念,改革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探索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倡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各专业要根据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来确定课程开设的门类和名称;根据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训项目;根据“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原则设计、组织教学;根据多方位考核评定学生成绩。通过改革,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组合构建教学模块,确定专业课课程门类和名称。
新时期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搜索引擎、移动计算平台、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使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新的思路。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改革必须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课程目标应具有信息化特征,全面建设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学习和评价。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逐步使学生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在线课程学习。大力推进专业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着力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设计,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充分融合;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铁路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立项课程需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课时比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使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内容更新、集体备课、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由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形成整体教学方案和单元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利用QQ/微信、手机邮箱接收预习通知、任务单、视频进行预习。
2.微信扫一下二维码获取实训仪器的使用方法。
3.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课堂,精品课网络操作平台)在线教学。
4.上课时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
5.现场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体轨道部件模型进行学习。
6.考试方法采用期末笔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平时成绩占50%(利用网络资源预习情况提问占10%,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学习时间统计占20%,实践考核10%,在线作业完成占10%),期终考试成绩占50%。期终考试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调整,以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铁路线路实现了以下教学效果:
(一)具备运用网络资源进行铁路线路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完善的网上实训教学录像进行实训指导,拥有课件库、仿真库、案例库、图库、习题库等在线资源。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铁路线路检查和维修作业具体流程。
(三)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铁路设备的具体功用和特点。
高职院校要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师生都能从网络上获得远远超过课堂的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视频制作技术的提高,网络上视频传输已经成为常态,教学知识点颗粒化已经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必须对“互联网+”时代的颗粒化学习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现代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