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妮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对人类来讲,“美容”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上古时期,祖先们将赤铁矿涂满全身的行为足以证明,对自身美的追求是人类自诞生之初起就涌动于人潜意识里的一股激流。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美容成为市场领域内火热的行业;21世纪,国内美容行业甚至成为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1]
发展中的美容行业需要引进大量人才。最初,由各级美容培训机构大量而快速地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美容从业者,缓解了市场的压力和需求,但这些从业者大多初中、高中毕业,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综合素质不高、知识储备量不丰富的现象。1998年,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创始人王海棠女士顺应时代潮流,创立了中医美容专业,开启了美容成为高等学府专业的先河。2000年11月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2004年5月卫生部与教育部,正式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随后40多所医学类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高等学府开设美容专业,肩负人才培养的重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校,除了开设大量的与美容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外,均开设了美学课程,因为美容与美相关,学生需要了解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门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此外,美容与人体密不可分,故而人体美是这门课程涉及的重要内容。教材方面,大部分院校采用“医学美学”教材,少部分采用“美学原理”教材。
医学美学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中国学术领域内出现一股美学热,而医学美学就是在这股美学热的促使下出现的。随后学者们编写了一系类教材和专著,探索该学科的建设体系。这门新学科的产生对医学领域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美学来讲,扩展了美学学科研究的领域。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医务工作者,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的则是用医学手段达到美容目的的工作者,简称“医疗美容工作者”。所以给美容专业开设该课程,确实有不适之处。
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基本理论和现象的阐释和说明,在很多开设文学、艺术、哲学等专业的学校均开设该课程,同样的名称如何体现美容专业的独特性,也给教学带来尴尬。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段文字的精神就是要求课程建设必须结合行业需要、结合实际,其中也包含结合专业特色。因此,医学美学或美学原理作为美容专业学生学习的美学课程是无法突出专业特色。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符合专业特色审美能力的人才,需要开设与美容专业紧密结合的“美容美学”课程。
美学学科诞生之初与哲学、艺术关系密切。随着人类审美实践的不断深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现实生活领域,形成了美学学科发展的三大趋势:
第一,走向精细化,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出现了部门美学或专题美学,比如医学美学和护理美学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走向多元化发展。2010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十八界世界美学大会就以“美学的多样性”为主题,倡导美的多元化发展。与会专家结合不同文化、不同行业领域阐释了对美的理解,真正体现出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三,走向身体美学。马克思曾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说明美因人而产生。人类从诞生之初,除了对外在事物的美感兴趣之外,对自身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身体美学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很少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探讨身体的美而已。今天,人类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促使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除了对精神的关注外,人的身体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对象。2013年第19届世界美学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市亚捷隆大学举行,大会提出了十大主题,“身体美学”位列第五大主题,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
因此,高校美容专业开设“美容美学”课程,或者建立美容美学学科,完全符合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中医美容、医疗美容技术作为高校开设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美容专业,开设至今不过二十来年,很多课程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其中“美容美学”课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美学发展的方向来看,建立该课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