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创腔源流考

2018-01-25 06:43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西皮程先生程砚秋

高 君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

程砚秋,(1904—1958),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三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衰败。六岁时,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艺。当时戏班里收徒弟是要签合同的,合同期内,学生一切的衣食住由先生负责,唱戏收入的包银戏份则归先生使用。荣先生对程砚秋十分严格,从拜师第一天起,就开始练功。不论三伏三九,都从早练到晚。一年后,腰腿功练的差不多了,荣先生便请来陈啸云先生教程砚秋唱戏。程砚秋学唱的第一出戏是陈先生教的《彩楼配》。此时,程砚秋跟着陈先生由花旦改学青衣。十三岁到十四岁这一年,程砚秋正式参加营业戏的演出。在这一阶段,程砚秋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得到很多舞台实践的经验。

十三岁到十四岁这一年,由于工作辛苦,程砚秋把嗓子唱坏了,出现了倒嗓。此时,程砚秋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罗瘿公先生。罗先生在赔付了荣先生七百元损失费后,将程砚秋接出了荣家。程砚秋17岁那年,由罗先生介绍拜梅兰芳先生为师。这一年,程砚秋嗓子完全恢复了,他在罗先生的帮助下,开始根据自己的条件开辟新的路径,创造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剧目,并在这一时期特别下决心研究唱腔。由这时起,就由罗先生帮助程砚秋编写剧本,每月排一本新戏。罗先生帮助程砚秋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引领他找到了应当发展的道路,这对程砚秋一生的发展都是很大的帮助。

罗瘿公先生去世后,程砚秋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开始练习编写剧本,并研究结合人物思想感情的唱腔与身段,在唱腔和表演上,都得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启发。

程腔之所以在各大京剧流派中独树一帜,不仅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悲剧性特点,更是因为其创始人程砚秋所具有的创新与改革思想使程腔在传统腔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腔调,推陈出新。京剧是自古承袭的,腔调变化非常少。程砚秋的创腔改革将京剧最初的创腔原则由“以字就腔”改为“以腔就字”,这样就解决了京剧最早的“千剧一腔”的问题,实现了京剧的“一剧一腔”。程派创始人程砚秋不仅在京剧表演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更为京剧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一、创腔认识期

程砚秋十二岁启蒙学戏时学的腔调很简单。第一出戏学《彩楼配》,由始至终全是西皮;第二出学《二进宫》,由始至终全是二黄;第三出学《祭塔》,完全是反二黄的调子。这三出戏使程砚秋基本掌握了青衣的腔调,对他后来进行创腔有很大的好处。“只要学了这三出戏之后,所有青衣的戏皆用这几个戏的腔调,倒换使用。我想以前的青衣腔不一定只这几个,被淘汰的一定也不少,留下这几个腔调,得到观众的考验爱好,才保留下来这几个经过千锤百炼的腔调,并且这几个老腔老调,观众一定听得熟而又熟了,定然他们亦会唱的。所以后来我就根据这些体会,在研究腔调时,总本着在原来这几个腔调上来发展变化”。[1]

程砚秋在十八九岁时开始排新戏,每排一出新戏,总要在旧腔调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本着“初学法则,应守规矩,得其规矩,再求发展,仍循规矩”。他认为,京剧的腔调很简单,改腔时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慢慢地给它变化、发展,这样观众才易于接受。假设创腔时不在原有基础上创而是完全换一个新的,观众就不容易接受。所以程砚秋认为创腔是要慢慢变化发展的,在创腔时一定要懂得观众的心理。

程先生从十八九岁开始创腔到26岁之前,共排了十几出新的本戏。这一时期,程先生每排一个新戏,就在里面增加新的腔调,但这些新的腔调都是在旧腔的基础上变动,虽说仍是西皮、二黄、反二黄,但全部都有变化。程先生26岁以前,采用的都是这个办法。

二、欧洲游学期

程砚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远赴欧洲游学,从1932年岁首出国,到1933年4月归国,中间经过14个月,游历了6个国家。在程砚秋赴欧游学的前两年间,梅兰芳先生也曾赴美访问。所不同的是,梅兰芳是赴美演剧,是把东方戏剧介绍给西方,这是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相沟通的先声。而程砚秋此行赴欧,终止极盛的演出,放弃巨额的收入,离妻别母,只身出洋,是为了学习考察西方的艺术,将以改良中国的戏剧,并希望通过戏剧艺术来促进世界和平。此次出国程砚秋全程自费。在当时的演员中,放弃收入出国游学,程砚秋是第一人。他在出国前,在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中说:“砚秋每想替我们梨园行多尽一些力,多做一些事。但是砚秋的学识太浅陋,能力太薄弱了,怎能负起这样重大使命呢?”因此便产生了游学西方的动机。在此期间,他除了大量观摩以外,还赴大学听课,钻研法语,与同人交流,做讲演,推广太极拳等,回国后他通过各种方式介绍欧洲戏剧,发表大量论文,其中包括《程砚秋赴欧考察音乐报告书》《巴黎剧场一瞥》等,他在考察报告书里,提出关于改良戏剧的19项建议,其中有4项是关于音乐改革的。

(一)实行乐谱制,以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

程砚秋自小时学艺时,中国还没有乐谱,先生所用的都是口传心授的方法,先生怎样唱,学生就跟着怎样唱。中国戏剧,唱者各自为腔,而无所谓谱。程砚秋认为:“从前的“九宫大成谱”之类,已是前一个时代的东西了。昆曲衰败以后,皮黄名曰“乱弹”,本是不讲究要一定的谱;但如果要皮黄负起教育的责任,则合于现时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要求的新创作为必要,要这创作在各地方有一定的效果,则不可不有一定的谱。假定创作一个政治剧或社会剧,其中一段词句,如果没有一定的谱,则演唱者可以随便增减或改变字句,或以不同的调子唱出来,则其感情不同,其教育效果也必然各不相同。[1]因此,在看到欧洲歌剧全部使用乐谱后,再结合中国京剧所存在的问题,程砚秋提出了“实行乐谱制”的改革建议。

(二)音乐须运用和声和对位法

中国当时的音乐,旋律尚不十分健全,和声对位法等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较,欧洲的音乐是复合的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则是单声音乐。此次赴欧作此对比,实感中国音乐是不如欧洲音乐的柔和、复合、伟大而完全。因此,程砚秋提出“中国的音乐也必须使用和声与对位法”的建议。

(三)逐渐完成弦乐为主要的音乐

程砚秋赴欧时看到,欧洲人唱戏,以提琴为主要乐器。他们的戏曲音乐是以弦乐为主的,次为管乐,再次才为打乐。柔和的弦乐擅长表达情感而又不会喧宾夺主的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忽略演员的戏剧表演。而中国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是以打击乐为主,弦乐和管乐反而是次要的。以打乐为主,虽会营造出一种热闹红火的场面,但也会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热闹的伴奏中而忽略了演员的表演。弦乐柔和优美,适于表现剧中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打乐过多,则易破坏戏剧中表现心理活动的氛围。因此,程砚秋提出“中国戏曲音乐要逐渐完成以弦乐为主要的音乐”的建议。

(四)完全四部音合奏

程砚秋赴欧时看到,欧洲的音乐是复合的、完全的、完整的音乐。他们的音乐最少有四部音,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些声部是以合奏形式出现的。这样的音乐是完整的、丰富的。而中国戏场上的配乐,讲究使用五音。这五音分别是:金(锣钹类)、丝(胡琴、月琴、丝子等)、竹(笛箫类)、革(大小鼓类)、木(绑板等),这些乐器单独演奏的话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但是在中国的戏场上,这些乐器完全没有出现四部音的合奏。由此可见,中国的音乐与欧洲相比还是较为单一,重视旋律而不讲究和声对位与声部。四部音的合奏是没有的,就连低音乐器也少见得很。

这4项关于音乐改革的建议,从根本上推进了程派戏曲音乐改革的步伐,但由于现实种种原因的掣肘,京剧改革大业难以一蹴而就。归国半年后,他基本上放弃了这种期待。他承认改革难以推进,在他欧游报告书里的十九个建议,除关伶界自身救济的几项在勉力实验外,关于舞台上的一方面,因为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虽然用了心思,但还是事与愿违。虽然京剧是需要改革的,但这种改革受制于很多现实的利益,绝不是靠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虽然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但程砚秋还是在自己的演艺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经验、积蓄力量。

三、创腔改革期

程先生26岁之后,已经熟知创什么腔观众易于接受,再加上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闻,所以这一时期的腔调逐渐地复杂起来。基于之前对于腔调的琢磨学习和赴欧游学后的吸收,程先生在这一时期总结了其创腔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靠拢戏情

程先生认为戏场上的一切都是为表演戏情的需要。唱歌不只为好玩好听,音乐也不可独立,所有的一切都要与戏情相符合,创腔的首要就是必须把戏中人的心情传写出来。之前的腔调都为装腔,所有的剧情和唱词都被装在同一个腔调中,无法准确表达剧中人的心情。所以程先生创腔提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腔调一定要符合剧情、符合戏中人物的心情。

(二)了解字音

过去的唱法,是以字就腔,是不考虑词句内的高低字和四声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腔永远没有变化,永远只有一个,也就是所谓的“千剧一腔”。但程先生认为,词生于句,句生于字,字是根本。腔是字音的引长,所以腔出于音。字有四声,各有用法,必须了解清楚并准确运用。所以,程先生在这一时期设计腔调时,十分注意字音的高低起伏,将过去的“以字就腔”改为“以腔就字”,也就是以腔服从字,字音变化了,腔就要跟随者做出适当的改变,因而根据不同的词句和不同的感情,在原来腔板的基础上,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腔调,由此得到很多美妙动听的曲子。比如《锁麟囊》的唱法里,利用入声字处很多,显得特别生动活泼。再比如《玉堂春》跪唱的末句“纵使黄泉亦甘心”,把苏三最大的意愿和全场的最后关键完全表出。“黄泉”二字是阳平,“也”是上声,阳平音低,上声作为过渡,衬起“甘心”两个阴平字,先放高,再往下落稳收住。这样的字音搭配非常合适,显示出字音搭配的密切关系。

(三)适当运用

创腔时,可适当吸收别个剧种的腔调,原则是运用要适当。比如在西皮腔里,引入梆子腔。例《探母坐工》的“另向别弹”那半句,《五花洞》和《大登殿》的“十三咳”,都出于梆子。将梆子加入西皮中,更添了几分凄清的韵调,这样的引用就是合适的。

(四)支配得法

创腔不可单调,必须变着法儿唱的不重复不单调,要支配得法。比如《玉堂春》上场的四句,有全唱西皮的,也有全唱梆子的。全唱西皮的唱法,很早就不流行了,而全唱梆子的话,梆子味儿又太重了。所以创腔时,最好两句西皮,两句梆子,或者三句西皮,一句梆子。只要引入的适当得法,就可以使单调的唱腔变得丰富起来。

程腔之所以在众多京剧流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去它别具一格的风格外,更是因为其创腔改革思想为整个京剧声腔艺术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整个京剧艺术发展带来了非常宝贵的启示。创始人程砚秋不仅在京剧表演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更为京剧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创腔改革与戏剧改革在中国戏曲中所具有的代表性意义,使对程派创腔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西皮程先生程砚秋
梅兰芳、程砚秋、齐如山与早期京剧导演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论广东汉剧唱腔结构与特色
程先生和鱼
探究《长恨歌》中作者巧设程先生痴迷照相的原因
从“外行”练起
西皮慢板
论《长恨歌》王琦瑶四十年情爱
砚田勤耕秋为收
梨园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