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探讨
——以中国文化进思政课堂为例

2018-01-25 06:29罗冬梅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传统

罗冬梅

(1.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9;2.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我国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度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当前新时期,要赋予国内教育新的发展要求和内涵,国内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迈进世界中上水平,这是我国各阶段教育落实发展的结果。中国教育的方向是“三培养”,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方向问题而展开,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生为本,抓住高校思想阵地

要实现祖国的强国强军梦,其中必须坚定传统文化自信。实现祖国人民的梦想,只有凝聚人民力量和坚持走中国道路,不断弘扬中国精神。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非常重要,是民族的根基和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坚定不移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为社会主义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思政教学和中国文化有机的融合,以此来落实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落实文化自信,深挖中国文化和思政教育共同的理念,形成有效的对接路径,创新性地开展思政课堂,使中国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二、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不断探索与深耕,祖国发展欣欣向荣。现阶段祖国发展需要中华千年优秀文化的滋养。比如推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字语中,字字都是体现着精辟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是坚实的根基、是精神的命脉、是重要的源泉、是根、是魂和最深厚的软实力,来凸显对文化的重视,例如我们的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中国茶道、中国功夫、中国戏曲等方方面面,诉说着爱国、爱家、做人、做事的优秀文化精髓。再例如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观看汉服表演、古月演奏,武术套路表演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龙的传人体现着文化自信。

三、孔孟思想与思政课有效交融

在中国文化里的很多“精神”都有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空间与价值,如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可以引用到思政课堂。《论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先富后教”“循循善诱”,具体措施主要有“以友辅仁”“利器善事”“免愆守戒”“犯而不校”“尊美屏恶”“自责远怨”“得人得言”等方法和措施。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他的世界观教育“民贵君轻的政治观教育、恻隐之心的道德观教育、施行仁政的管理观教育、与民同乐的忧乐观教育、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教育”,都可以运用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给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传统文化中秉承的爱国精神和大学思政教育的教育精髓理念相融合,给大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充满传统文化的韵味的爱国教育,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抓住落实的方法措施

把中国故事与大学思政教育相融合,深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通过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等方式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使他们体验到尊严、自豪、满足、荣誉感,同时把思政课围绕、关照、服务学生,来提高思政教育,使其从根本上入脑、入心,提高核心素养。

(一)用中国故事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战场、主要渠道、主要手段。在授课过程中以中国故事为主线,同时加入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以中近代发展过程为线索起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及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鸦片战争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不断侵略着中华大地,国人不断寻求真理,救国方案先后出现,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好消息,预示着中国新的社会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的成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生根发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揭开和开辟了中国新时期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意义深远,教育深刻的中国发展故事,这就是中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的高度自信。在讲授过程中可引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了解国情,掌握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发展史,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结合自身为实现整个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富强不懈努力奋斗。

(二)中国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作为年青一代每个人都有梦想,学习梦、工作梦、生活梦,这些梦都伴随着家庭梦、学校梦、社会梦而实现,最终落实到“中国梦”。中国梦思想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思想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把握中国梦的思想精髓,从学生出发,正确宣讲“中国梦”思想,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爱国主义信仰,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微时代加强课堂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助力思政课堂全要素、全方位、全领域育人。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手段分析各类数据,为思政教育服务。以教师、辅导员、学生三维一体为核心来建设“两微一端”网络平台,确保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使用互联网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部分讲深与讲透、讲实。内容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热点焦点问题、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使学生从认识到信奉、践行的转化统筹课堂与家庭,校园与社团,个人和社会等阵地,发挥校园主渠道作用。落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营造良好与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四)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

教学授课中教师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与态度,结合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运用好“网言和微语”,加入传统文化使其“抓眼球”、“触灵魂”。以德立身、立学、施教,使教师既要学高为师更要行为是示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长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同时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教育强国是总体发展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推进路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检验标准,三者内在统一又密不可分。

五、现实启示

中国文化与思政课堂的有效相结合,使其入脑入心入行,社会主义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去寻找其理论依据;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去揭示其文化底蕴;也从新时期中国和世界的深刻不断变化中去寻求依据;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是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也是创造性的转化和独特的历史命运。必然坚持自我发展道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滋养中,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鉴定文化自信、阐释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助力。使人民群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全面发展,团结合作,创新深化改革,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