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完美地承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关于主客体统一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为什么不单是纯理论的辩证法。卢卡奇强调的总体性原则其实是物化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他在用物化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批判后用总体性的辩证法对无产阶级所要选择的革命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卢卡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门唯一的、统一的—历史和辩证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1]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归根结底,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真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所强调的掌握现世社会的主体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绝对精神。这样,主体和客体两者间就建立起实质的联系,主体的能动性才能通过他想要的客体来加以反应。
卢卡奇指出,用资本主义式的认识论来认识世界是不可取的,资产阶级眼中的总体恰恰表明其个体性,其哲学思想中总体的含义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卢卡奇指出,总体主义研究在纵向中表现为历史性,在研究当下的社会问题时必需追根朔源,不能剥离开前后进行分析。他在哲学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一度深受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对于黑格尔提出的资本主义与现代性的精神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阐发。但抛开其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卢卡奇的世界观整体上是具有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任务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2]据此卢卡奇批判了伯恩施坦等人在党内活动中资本主义倾向,厘清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头绪混乱的问题。
同时,卢卡奇的总体观还体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于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的追问中。无产阶级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卢卡奇指出,只有将无产阶级的具体行动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保持两者对立统一的状态,无产阶级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行动才可能变为现实。
总体主义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演进的步伐并不会在资本主义阶段戛然而止。让我们用英国哲学家哈耶克的话来阐明这个认识。哈耶克本人反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提倡的集体主义原则,认为集体主义的本质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极权性,极权主义是非自由的代名词。他提出,每一个集体主义制度都有两个主要特征,之后哈耶克还具体剖析了他眼中的集体主义的规则的狭隘性,其明显是个人主义道德的规则。只能说,哈耶克对于集体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体主义规则的制定在理解上彻底陷入了唯心主义。他所批判的社会主义所具备的一般特征恰恰是当时乃至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经济外衣下最根本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集体即规则制定者永远都只是那部分站在利益链顶端的人,剩下的其它集体利益在强大国家机器统治面前实则不可能被承认和实现。卢卡奇基本同意马克思的革命暴力论,但也深知想要彻底改变某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打乱原有利益分配原则,无论在任何时期的实践中都是一个过程性的步骤。所以,无产阶级必须用于革命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同时全面掌握理论来坚定自己的信仰。只有充分认识整个人类社会,明白社会发展是辩证唯物与曲折前进的,而不是认为规定或臆想可以停留在某一发展阶段,“正是在行动问题上,看来辩证法是能给行动指明方向的认识现实的唯一方法。”[3]承认辩证法而非形而上学也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便可以进一步坚定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终将到来的信心。卢卡奇在这方面的论述至关重要。
这里的多意义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指出个体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做生产关系这一种解释。他认为,“劳动作为商品的客观特性,即它的使用价值会像每一种使用价值一样,不露痕迹地消失在资本主义等额交换的范畴中”[4]。现在,这种特性在这种意识中,并通过这种意识觉醒了,并成了社会的现实。卢卡奇想要在此表达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不会被商品关系真正掩盖,前提是工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是商品。而商品的内核实质仍然是人与人的关系,对这种关系只是作为一种因素融入了社会发展之中。
卢卡奇在此不刻意夸大商品经济对人的主导作用,否定了资本主义过渡集中的商品生产方式,揭露了资产阶级过分强调生产效率、生产意义背后的拜物教本质。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诸要素做多种层面上的解读是必要的,在社会总体中分析事物的立场不同往往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论。卢卡奇这里强调的多意义性澄明社会生活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彻底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