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面对成长路上的那道坎*
——一例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引起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置报告

2018-01-25 06:29邱曦露何振波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养父母寝室突发事件

邱曦露 何振波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黄芳华(化名),女,18岁,2016级某工科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系父母养女。入校后,辅导员发现该生容易发生较大情绪波动,多次表现出悲观厌学情绪,并常幻想周围人在嘲笑和歧视自己,疑似有抑郁症状。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建议其母亲带女儿到杭州相关医院精神科诊疗,但因其养母拒绝而未成行。在12月下旬的一个深夜,该生在室友入睡后独自离开寝室,从学生公寓二楼通道小阳台坠落,导致多处骨折,被发现后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在医院救治、家长陪护与学院关心的共同作用下,该生身心康复较快,并于2017年9月复学。目前,该生心理健康、人际沟通、生活起居、学习进度等步入正轨并明显好转。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该案例是一起心理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经济困难问题、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叠加所致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具有剖析价值。事件归因分析如下:

(一)家庭生态复杂,成长缺乏阳光雨露。该生家庭出身比较特殊,其亲生父母在其出生不久后便将她送给一农民家庭,其养父母年纪偏大,劳动能力薄弱,系当地低保户。除此之外,养父母间关系也不融洽。且其家长囿于见识,讳疾忌医,延误了干预诊治时机。该生在经济、亲情、生活经验上难以得到有效支持,成长之路坎坷。

(二)学习期望过高,焦虑诱发心态失衡。该生认为学习是其人生逆袭唯一的出路,高中期间即全力应对高考,但仅勉强过一本线,并因此自责不已。由于自我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加上对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随着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来临,该生感觉压力明显加大,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通过考试,言行也随之表现为高度紧张,乃至焦虑而无所适从。

(三)内心渴望温暖,个性要强封闭自我。该生是一个内心渴望亲情、友情温暖但又不善于自我突破、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的女生。长期的内心孤独,与同学间学习能力、生活水平差距的压力,使得其往往陷入一种要强求胜但又得不到满足,貌似强大的自尊心往往住在愧疚感、失败感和不安情绪的怪圈之中。

该事件过程中,学院以人为本,应对积极,处置得当,主要做法有:

1.构建预警机制,早发现,早介入

学院在学生工作中,形成了学院(分管领导)-学生办(辅导员)-班级(班主任)-寝室(寝室长)的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网络。在新生班委和班主任反映黄芳华言行异常状况后,辅导员当天即走访寝室,并马上与校心理健康中心联系,对学生进行干预。同时,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说明情况,争取家长信任合作,安排室友和班干部日常关注和帮扶,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

2.坚持以人为本,有温度,有力度

事件发生后,学校、学院及时送人就医,垫付前期医药费,联系该生养父母。面对养父母闹情绪索要赔偿等诉求,学院分析具体原因,倾注耐心与温度,为其提供临时困难补助,支付转院救护车费用及慰问金。之后,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去该生家中看望,并为其及时办理休学提供便利,保持微信、电话联系。

3.维护双方权益,讲程序,讲照顾

2017年9月,经专业医院鉴定可以正常学习后,该生顺利复学。鉴于该生尚行走不稳,学院要求其父来校陪同照应以减少次生伤害,同时签订家长陪读协议书,维护双方权益。此外,学校提供公寓单人间并减免费用,还为其父提供保洁工作岗位,学院安排学生志愿者帮助在课间轮流推轮椅,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经常走访看望该生,做好精神抚慰、帮扶引导工作。

目前该生身心状况恢复良好,学习动力强劲,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5分,目前正积极准备参加2018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构建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大学校园里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家校联系,上下通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案例揭示,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采取“预防为主、迅速反应、因人施策、处置得当”的应对策略,是处置叠加型校园突发事件的重要方法。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一定要在日常管理中倾注温度,坚持协同共进,在事先干预中把握力度,做到有理有据,在事件处置中追求效度,践行以人为本,从而让学生工作安全网络运行起来,切实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猜你喜欢
养父母寝室突发事件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法律咨询:被收养后,对生父母是否还有赡养义务
解除收养关系能否要求补偿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