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玲
潜心会文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静心、专一地理解、领会文章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潜心会文的过程也就是独立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创造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真正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阅读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有些文章常常隐含着深刻的意义,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的需要,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在潜心会文中直抵阅读的核心内容,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如《望月》一文的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江中月”的景象,给读者一种清幽旷远、如诗如画的感觉,使人印象深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美好意境呢?在教学的时候,依据文本内容信息,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月亮映照在江面的景色。借着这种教学情境,笔者让学生细读品味“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些句子,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刻,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做到潜心会文,领会到文中那美好的意境,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美好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理想的学习境界。
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要想实现这个阅读目标,离不开咬文嚼字。需要指出的是,在潜心会文的阅读中,这种咬文嚼字是有一定层次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爱如茉莉》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运用,给简单、平淡的语言赋予了深厚的意义。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在文本表达上的优势,教师就可以采取咬文嚼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这句话中,通过对“直奔、每天都去”等的咀嚼、品味,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母亲的担心与牵挂,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以及文中人物的深刻解读,教师就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咬文嚼字,真正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逐渐达到自主阅读,这才是潜心会文的最高境界。
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要想使学生对王冕有正确的认识,就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探究,进而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文中写道:“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王冕真的是嫌学堂里闷得慌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经过深入探究以后学生就会明白这是王冕体谅母亲、怕母亲难过故意安慰母亲的话语,更能体现出王冕的孝顺、替母亲着想等良好品质。如此一来,在探究中学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的领会也就更加深刻。
由此可见,没有探究就不会对课文产生深刻的感悟与体会,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情智并进,在潜心会文中走向阅读的深处。
在阅读教学中,潜心会文是实现文本细读、深层阅读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潜心会文搭建恰当的平台,以使学生真正走向阅读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