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素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四十年来,档案战线借改革开放之东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恢复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行,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创新”的康庄大道。
在1978年之前,临沂地区档案馆仅有三间狭窄的车库做的库房,保管档案64个全宗、4000多卷,机构、人员也处于“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极差的保管条件,严重威胁着档案资料的安全。198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地、县普遍恢复了档案工作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请示》的通知,临沂地委行署及时调整了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档案局列行署序列,档案馆为地委、行署直属的局级事业单位。到1985年临沂地区的档案干部比1978年前增长了一倍多。从此,档案馆进入了一个腾飞的时代。
“七五”期间,《档案法》的颁布实施,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改变了“就档案论档案”的封闭狭隘思想,树立起“开拓档案工作社会环境”的新理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举办展览等方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和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公众的档案意识。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使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经费划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五年间,临沂地县市局馆机构得到落实、班子健全配套;人员编制、干部配备比“六五”增长1倍;局馆经费比“六五”增长了4倍。有10个县市由省、地、县投资建了新档案馆,总面积比1985年增加了214%。地、县12个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比1985年底增长58.32%,资料比1985年增长44%,馆藏档案基本上达到文件级检索。编研各种资料180种、806.3万字。全市共接待利用者9.9万人次,利用档案24万余卷次,为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编史修志等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认真落实《地、县档案馆基础工作建设规范》《全省档案馆检查评比条件》和《山东省先进档案馆等级标准》,紧紧围绕全省档案馆大检查、大评比奋发进取。1988年,在全省档案馆检查评比中,临沂地区档案馆、沂水县档案馆等四个档案馆被评为全省先进档案馆。1990年全省档案馆定级升级中,临沂地区档案馆、临沂市档案馆(县级)晋升为省先进二级档案馆,沂南、莒县档案馆晋升为省先进三级档案馆,使档案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八五”期间,在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档案法》,大力开展依法治档的同时,档案馆推行了《山东省地县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规范》和《山东省档案馆先进等级标准》,使档案馆的管理更加标准规范。五年间,全市包括市档案馆在内的13个综合档案馆,除新设立的河东、罗庄区档案馆外,其余全部晋升为省级先进档案馆,其中省一级4个,省二级4个,省三级3个。档案馆藏总量达比1990年增长50.4%,馆藏结构也更加合理、更具特色。另外,在“七五”期间10个县市区新建档案馆库的基础上,“八五”期间蒙阴县和临沂市档案馆新馆库先后建成。其中,临沂市档案馆由国家、省、市三级投资,建筑面积为4922平方米。向社会提供利用档案3.6万人次、12.4万卷册次,编研资料136种、738万字。由临沂市档案馆编辑的《临沂历代名人传略》《临沂历代灾情史录》公开出版发行。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经济建设、编史修志等提供了重要凭证和参考依据。
“九五”期间,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依法治档和科技兴档,大力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市档案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综合档案馆认真贯彻《山东省地方综合档案馆工作规范》,档案馆规范化目标管理活动进一步深化,到2000年底,市档案馆和沂水、沂南、蒙阴、兰山等5个综合档案馆顺利通过了省一级档案馆认定。1998年,市档案馆等5个综合档案馆被党委、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了档案馆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市档案馆承办了《临沂市改革开放20周年成就展》《临沂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市、县区综合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3.7万人次、9.8万卷次,编研各种档案资料129种、1000余万字。市、县区综合档案馆新增馆藏档案12.7万卷,馆藏总量达到50.5万卷。名人建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县区档案馆为184位各界名人建档1823卷。
“十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办法》,2005年市档案馆、沂水县档案馆由省一级档案馆晋升为省特级档案馆。全市档案部门固定资产总额比“九五”末增长52.3%。市、县区档案馆新增建筑面积比“九五”末期增长30%。沂水县档案馆新馆在2002年全国档案馆建筑设计评选中荣获综合优秀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档案服务机制有所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13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了现行文档中心,共接收各级各部门政策法规类现行文件资料4万余件(册),累计接待查阅利用者近万人次,使各级档案馆成为群众了解现行政策法规的重要窗口。市、县区档案馆馆藏总量由2000年底的50.6万卷增加至83万卷(件),增长44%,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反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色的名人名胜名产档案和实物档案,还有部分是电子文档,馆藏进一步优化,地方特色更加突出,档案资源建设收效明显。全市机读目录数据库基本建成,全文数据库、照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开始起步,市、县区档案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中,市、县区档案馆充分挖掘利用沂蒙抗日根据地重要历史档案资源,举办专题展览,在各种媒体公布有关历史档案,组织专题编研活动,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编纂各种资料129种、计700余万字。同时,还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沂蒙精神晋京展”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送展工作,参与国家档案局组织拍摄的《抗日中坚八路军》电视专题片的摄制工作,参与了省档案局组织的“纪念山东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档案史料图片展”组稿和版面策划工作,并被省档案局评为一等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贯彻《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等级档案馆测评。市档案馆等4个综合档案馆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标准,3个馆达到省特级档案馆标准,6个馆达到省一级档案馆标准。市、县区财政投入的档案事业专项经费比“十五”期间增长88%,全市档案部门新增固定资产总额比“十五”末增长185%,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五年来,市、县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由2005年底的83万卷(件)增加到123万卷(件),增长48%;馆藏资料增长14%。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突出、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市、县区两级档案馆共编研各种档案资料152种、1198万字,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2.4万人次、6.8万卷次。市档案馆被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市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07年临沂市档案馆作为我省唯一的市级综合档案馆的样本点,顺利通过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评估,为山东争得了荣誉。
“十二五”期间,继续为国家等级档案馆测评做努力,市档案馆和罗庄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临沭县档案馆、平邑县档案馆、兰山区档案馆、兰陵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3年,档案馆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并启用;临港区档案馆投入使用,在我市开发区档案馆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县区财政投入的档案事业经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57%;全市档案部门新增固定资产总额比“十二五”末增长115%。全市综合档案馆建筑总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了20%,档案保管条件、安全保障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明显改善。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编研出版档案资料94种、3269万字,提供档案服务10.5万人次、18.5万卷件次,举办展览71个,拍摄电视专题片44个。到“十二五”末,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到188万卷(件),比“十一五”同期增长65%;馆藏资料同比增长10%,形成了地方特色更加突出,载体更加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兰山区档案馆、沂水县档案馆获得“全省最佳服务窗口”称号;兰山区档案馆、罗庄区档案馆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档案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稳步提升,半数以上综合档案馆馆藏数字化率达到80%,开展了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各级综合档案馆普遍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成为开放档案信息、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的重要服务平台,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临沂市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17年底,市、县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208.9万卷(件),资料15.4万册,档案资源建设持续加强。市、县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备份数据全部在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实现了异地保管。2016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对山东执法检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和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加快推进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意见》,全市县区档案馆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2017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作出“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市财政给予县区档案建设6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市委督查委对档案馆建设立项督查,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了多轮专项督导。截止2018年7月,全市12个县区档案馆有3个完成新馆主体工程,有1个完成了改扩建工作,有4个开工在建,其余4个县区正在办理新馆前期手续或落实项目用地。到“十三五”末,全市县区新建档案馆将全部启用。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档案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呈现了建馆以来我市档案馆事业发展的最好水平。在全市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发【1980】16号文件)指出:“各级档案工作机构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应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和管理体制”,并指出“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当时根据中央的指示,临沂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听取档案部门的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区各县市档案局、馆相继恢复,并健全了领导班子,充实了干部,为后来相当一个时期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15号),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系统指导档案工作的又一个纲领性文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临沂市、县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中办发【2014】15号文件,分别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每年每卷(件)档案保护费不低于3元的核定标准写入其中,保障了档案经费的充足。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对事关档案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机构人员等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亲自协调,抓好督促落实,为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靠。
(二)坚持档案馆工作是档案事业主体思想不动摇,是推动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档案馆的性质、职能、任务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拓展,唯有坚持档案馆主体地位不动摇,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比如,加强全市综合档案馆库建设,消除不达标馆现象;扩大档案接收范围,丰富馆藏内容和门类;拓宽档案服务渠道,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测试,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等等。这些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得到突破性进展之后,全市档案馆事业开始遵循其性质和规律迅猛地向前发展。
(三)坚持依法依规治档管档,创建档案馆规范化管理模式,是推动档案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档案法》颁布实施以后,临沂市始终采取依法依规的手段来管理档案馆事务,积极组织开展档案馆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内抓基础,外造环境、夯实业务、搞活利用,使档案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自1988年全省档案馆大检查评比后,临沂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分别通过了档案馆规范化目标管理定级升级、山东省档案馆管理考核和国家档案馆等级测评,全市现有2个国家一级档案馆,5个国家二级档案馆。经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创建,档案馆综合业务和整体形象有了质的飞跃。临沂市档案局(馆)在连续20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的基础上,2010年起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被省人社厅、省档案局联合表彰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四)建设一支热爱档案事业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档案馆工作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专题教育、继续教育多措并举,档案馆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工作的能力增强,全体人员以高度为人民服务和对党负责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如在市档案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工作中,以主要负责人为班长的创建工作班子,带领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任劳任怨,加班加点,逐项逐条落实任务指标,圆满地通过了验收。进入新时代,临沂市档案干部豪情满怀,恪守职业道德,以更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本职工作融入时代伟业,开创永恒的档案馆事业。
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新时期要顺利完成档案事业各项任务,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弘扬优良作风,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精神,突出重点工程建设,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档案馆事业发展。
(一)实施档案馆馆舍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把综合档案馆建设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设立档案馆建设维修基金。抢抓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我市县级档案馆建设,“十三五”末完成市县区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任务,并积极支持、指导专业档案馆建设。
(二)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积极争取把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本地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体系。市、县区档案馆能够接收和保管进馆单位归档的电子档案,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十三五”末,市档案馆和部分县区档案馆通过数字档案馆测试,其中25%达到“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标准。
(三)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对各种门类电子文件和归档电子档案和管理,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整合全市已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全市档案目录检索中心和分布式数据库,搭建全市开放档案资源共享利用平台。
(四)实施档案文化精品工程。立足馆藏档案资源,突破地域局限,加强与省内外档案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通过联合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创办档案文化项目等方式,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和档案文化品牌。
(五)实施电子文件(档案)备份工程。强化对电子档案容灾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推进全市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十三五”末,市、县区综合档案馆实现重要电子文件(档案)在山东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的集中备份管理,确保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