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清霞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创设质疑、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带着一张A4纸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A4纸,你想知道它的哪些信息?你能求出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师:如果允许你动手操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魏雅雪首先举手:“老师,把这张纸对折后分开,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我会心一笑:“那你们能解决魏雅雪的问题吗?”
“没问题!”异口同声的回答之后,班里又安静下来。不久之后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计算成果。
正想引导孩子们对比归纳时,吕慧欣一脸兴奋地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可能会一样。”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同桌道胜欣不甘示弱地接了上来。
道冬阳紧接着发问:“在一张A4纸上你们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吗?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剩余的纸片呢?”每组发一张A4纸,小组同学在分工与合作下,很快解决。
“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长6cm,宽4cm的纸片,剩余的纸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我接着引导学生。
裁剪之后,小组内热闹起来,看来出现了“状况”。裁剪长方形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我给足他们时间,静待最后的汇报。
“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虽然不同,但面积是一样的。”
拿起学生剪下的小长方形,放在我的大正方形的上面,说:“认识这两个汉字吗?‘凸’和‘凹’是一对儿好朋友,骄傲的‘凸’对‘凹’说:‘我不仅比你面积大,周长也比你大。’你们怎么看?”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观点,见我一直笑而不语,又低头开始了验证。
“不对,‘凸’的周长和‘凹’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