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钊 编辑/张美思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已满一年,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季度数据,在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储备持续增加,合计规模约为993.6亿美元,较2016年年底上涨9.5%,占已知币种总额的1.07%,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见图1)。
图1 官方外汇储备货币中人民币储备规模(十亿美元)
“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是IMF统计部管理的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报告国家/辖区的期末季度数据。IMF于2017年3月31日发布扩展了货币范围的COFER报告,首次单独列出人民币外汇储备的持有情况,这也是人民币自2016年10月1日正式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之后的“新增待遇”。
各国官方储备增持人民币,这显示了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与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是相辅相成的。IMF在评估人民币是否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报告中,给出了过去几年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人民币储备的占比。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仅占0.7%,甚至低于不属于SDR货币篮子的澳元和加元(见附表)。而近些年,随着我国汇率制度、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这一比率已得到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我国推出多项外汇改革举措,包括开放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在内的各品种外汇交易;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财政部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等。这些改革为各国提供了增持人民币资产的渠道。而各国增持人民币外汇储备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IMF官方外汇储备构成表
从此次IMF公布的多项数据中可以看到,当前人民币债券和存款等资产对境外非居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首先,观察和分析一下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中证券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债券项和其他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货币和存款项,这两项分别反映的是境外非居民持有居民的债券、货币和存款的变动。可以看到,这两项在2017年上半年均有明显增长,尤其是货币和存款(见图2、图3)。
图2 证券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债券项(增加值,亿美元)
图3 其他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货币和存款项(增加值,亿美元)
2017年上半年,境外持有的中国货币和存款增加了995亿美元,同比多增3.5倍,其中,非居民人民币存款增长了486亿美元,而2016年上半年这一项是下降了81亿美元。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大幅增长,反映了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回升。而这与2017年我国进一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扩大开放,在吸引资本流入和稳定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观察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IIP),从存量数据上看,当前境外非居民持有居民的债券、货币和存款的存量值也在不断抬升(见图4)。
此外,一些其他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债券和存款等资产不断增加的态势。从主要券种的投资者持有结构上看,当前债券托管量的数据中,境外机构持有的国债和同业存单有明显增长(见图5);从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国外负债科目数据看,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国外负债在2017年有明显增长(见图6),显示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不断增加。
图4 证券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债券项、其他投资科目下负债端的货币和存款项(存量,亿美元)
图5 境外机构持有的国债和同业存单(存量,亿元)
可以说,在中国金融市场坚持扩大开放的大方向下,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各国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的规模持续增加,境外非居民对人民币银行存款、国债和银行的同业存单等资产的持有量上升。这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分不开的,也显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图6 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国外负债科目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虽然当前各国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有所增多,但与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份额相比,人民币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份额仍然偏低,且二者差距较大(见图7)。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图7 几大币种在官方储备中的份额及在SDR中的份额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