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2018-01-24 11:38林丽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英语教学

林丽珣

【摘要】本文在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所提出的背景基础上,比较这两种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民族气节,关键是培养对知识的尊重,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通识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提高正确批判力和理解能力。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将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全方位英语综合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外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发展轨迹,探讨了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下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04-02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以美国为例的通识教育均是以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造就具备融通见识、博雅精神的人才为追求目标。但因两者产生的教育思想背景和教育发展过程不同,对受教育的价值观影响也不同。

1.提出的背景

文化素质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文革”的特殊时期,由于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持极端的批判否定的态度,人文教育的根基受到动摇。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但很多学校除了专业知识教育外,很难向学生提供综合性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教育的缺失,必然会造成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价值的判断能力,专业的发展缺乏思想支撑,出现道德水准下降、情感空虚、贪图个人享乐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负面影响。文化素质教育应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一种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素质。

通识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是对“自由人”或“绅士”(闲暇阶层)的教育,不蕴含任何职业的考虑,重视身体、智慧、道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是为接受专门职业教育(神学、医学和法学)的基础。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迅速兴起,并逐渐与人文学科并驾齐驱。1828年,在课程设置上逐渐摆脱传统博雅教育的理念,大量增加实用课程。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迅猛增加,传统的人文教育被专业技术教育渐渐取代,教育目标对“人”的培养转向对“才”的训练,通识教育应运而生。它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及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基础,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2.教育理念以及价值取向

2.1 文化素质教育的民族气节

杨叔子院士认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将知识、能力、修养内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若缺乏本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叉震荡的时代,学生很容易被西方思潮分化,就很难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研究和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独有的民族品质同时,不能否定开放性,应在坚持民族精神的发展前提下,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以更好地丰富本族文化。

2.2 通识教育的自由批判精神

自由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和谐发展、突出发展人的理性。从政治上看,学生接受了全面教育,有利于提高判断力,对重大国事有较深认识。从经济上看,各行各业的人士接受全面教育,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原理,更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将向前迈进。从文化上看,学生接受全面教育,心智得到训练,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和理论水平,从而成为良好的公民。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基础性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形成勤于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的习惯。通识教育的解放性,将人从偏见、狭隘、傲慢中解放出来,从思考、推理、辨别和分析中,提高判断力和洞察力,成为有独立思想和有文化教养的自由人。

3.结合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中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美国的通识教育都是要解决狭隘的专业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弊病,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完整的人,均以课程的方式,在大学教育中体现出来。但因国情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它们为了同一目的,在不同的社会氛围,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这是一种殊途同归。

回顾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从单一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到重视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过程。80 年代教学的目的是主要是传授语言知识,开始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体现。90 年代这一现象有了改善,学生总体文化素质得到重视,英语课程开始体现通识教育的功能。随着 21 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交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4.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下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英语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以外,情操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都是不可少的。语言教学本质上是文化教学,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以文化教育为背景,把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融入到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当中。

4.1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都是全人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是其中一个目标,但不是核心目标。高职英语教学是对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型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最终达到“进行有效交际的目标”。因此,不仅要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其语言技能,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促进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带入语言课程中。

4.2 塑造学生核心价值体系

以语言教学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国古典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通识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传统文化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形象和精神塑造,传统文化对形成个人的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有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学习者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已欠缺到令人担忧的程度。外语学习绝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是应该通过古典文化的浸润,在感受目的语文化时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母语文化,增强热爱母语的文化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美国许多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名著课程的学习是作为实施通识教育计划的教学计划。但在我国,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4.3 建构语言教学与文化和跨學科知识的融合

随着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显著增多。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当重视并将更多的中外文化知识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促进语言教学和文化的融合。学生的知识构架仅仅 “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 “博”的特征。因此,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以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为起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充分满足当代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品德、思想觉悟和政治态度,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通识教育通过一整套的知识,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批判的精神来对待大量流通的信息。我们可借助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实现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 第28卷 第6期 1-7

[2]陈小红.自由:通识教育的指向[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第27卷 第2期 71-75

[3]于洪波.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