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创新创业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人格。至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思政教育则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75-02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教育是本科高等院校开展课程教育的根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单独支撑”和高校辅导员的课后“单独辅导”,而是要国家的教育高度相统一,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多管齐下,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发挥专业和实践课程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专业和实践课程教育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融合局面。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社会意义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创新创业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的人格。至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点。思政教育则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本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政治素养。 这样才可以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国家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强盛,进一步保证大学生的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创业。
二、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合育路径探索
(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以思想素质教育为本,以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为翼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在通识教育模块。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以思政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引领, 融入精神意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的培育, 融合社会责任感、创业计划、创业筹备等教育内容,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大学生体验到就业与创业的不同使命与责任。同时,将创新的思维融入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之中,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在各门学科之间形成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引导与启发。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相结合, 是实现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教育, 需要营造良好的環境和思想氛围,让大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接受熏陶教育。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跃校园氛围,打造多元化社会实践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课堂为主线,更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思想主导以占领信息主阵地为根本,以校园媒体为纽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积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校园和社会媒介,如易班、学校网站、QQ、微博等传输,开展一系列的学生竞赛或活动,熏陶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认识理论水平,实践和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校校友企业家数据库,创建校友网络交流平台,定期要求优秀校友返校分享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社会实践环节中,一方面需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需严格把关,深入拓宽实践平台,加深平台了解,加强监管机制。校内,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校外,应积极拓展就业创业的市场,搭建校企实践平台,完善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引进企业项目制的活动,由学校专业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参与企业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创新主题、捕捉创业机会。
(三)重视全员育人,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
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而是高校全体教师全员育人的职责。在思政教育大融合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还是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均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 这是实现思政教育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通识教育模板,目前大多数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未完善,未成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备相应的培养管理体系。思政教育老师虽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 但同时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素养的教师却很少。建立一支成熟的教室队伍,一是选拔出一批思政教育经验丰富, 又热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二是鼓励并支持高校教师创业, 或者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深入企业学习,在创业实践和实操中积累经验与教训, 才能有效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出更好的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N].光明日报,2017-08-16(1).
[2]范培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