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艳
【摘要】教师通过中学心理健康课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走向,明确现阶段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与迷茫,从而引导他们走出阴霾,迎向阳光,学习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与压力。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中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展开阐述,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08-01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思想更加成熟,学习的目标感也随之增强,与此同时学习的压力与升学考试的重担也经常使他们感到焦虑、烦躁,如果学生家长以及广大教师不能加以重视,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心理活动课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运用自身的思维意识去思考、去行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业中去,因此,广大心理学教师应明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帮助更多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
一、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实施的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最熟悉的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过程是否完善,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时间把控是否符合整堂课的教学进度等,都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中学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确保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灵活掌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部分高中生认为心理活动课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并未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这一情况教师更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课堂之上开展的《我的偶像》这一主题活动,当学生看到主题之后,我就请他们先思考:你的偶像从哪些方面引起了你的关注?你认为如果他不从事演艺事业,在其他方面能够成功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一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寻找出偶像应有的特质,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偶像,理智而全面地喜欢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探讨之初就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了解自己的关注焦点以及探索重心存在于哪个方面,从而突出课堂重点,理解好关键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中学心理健康课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课本中的理论指导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传统教育活动的樊篱,运用更多学生喜爱的,能使高中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高一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使新生相互适应、相互融洽的课堂活动,如“我们就是一家人”“分享自己的小爱好”等来调节新生的心理感受,使他们安心地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当下青少年容易出现的问题,请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加以借鉴,也可以将一些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将看到的影片内容写成影评,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分享给大家。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如在课堂上开展《愿望集中营》活动,教师事先做好统计,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愿望,并写出这些愿望难以实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请班上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愿望、最容易实现的愿望以及最有趣的愿意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反思自我,培养自己积极陽光的心态。
三、关注学生感受,积极开展互动交流
现阶段,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打破原先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中学心理健康课更是应该以学生的心理感受为教学主导,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视自己的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摆脱消极心理以及不良情绪的束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学科魅力。
例如,在教学《不良情绪》时,有些学生在学习了案例,在回答问题“有些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时说,“这些人自己不努力,就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人最让人讨厌,不值得交往”,听到学生的回答时,我进行了有效反馈:“我很理解你的这种感受,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己不努力,只学会冷眼旁观。”“我们更应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等,来给予学生合理的回应,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享给他人,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回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予以改正。
总之,高中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与家长更多地只是关注到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广大心理学教师应明晰自身的教学使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面对未来的困难与挑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