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华
摘要:指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发展之重点应在中间地带,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交通迅速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分析了在新时期,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加快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发展合力;要完善成渝中间地带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要突出优势产业之间的互补,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要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释放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要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城市群建设的“成渝经验”。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研究
中图分类号:F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4-0201-05
1 引言
成渝相距300 km以上,而两城之间以物资、人员、服务以及信息的交换为特征的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两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还远没有形成交集。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成渝两地尚未形成区域性增长极。其原因就是成渝中间地带出现“塌陷”。成渝经济区未来发展之重应在中间地带,如果中间地带继续发展缓慢,也会制约两个双核城市的发展后劲。所以,如何让中间地带“凸起”是摆在成渝两地发展面前的共同课题。
2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分析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主要是指重庆渝西及涪陵长寿等地和四川的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遂宁、南充、广安等城市。
2.1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形成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不利影响,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从多方面稳定了经济增势,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区域内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705亿元,平均增长8.26%。其中比上年增长率新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11%、泸州11.4%、宜宾8.3%、自贡7.6%、内江7.8%、乐山8.2%、眉山8.4%、遂宁12.6%、南充7.8%、广安7.8%。区域内城镇化率平均48.56%。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群快速崛起(表1)。
2.2 交通迅速发展促进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形成
成都和重庆的交通迅速发展促进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形成。从高速公路看,成渝高速、成遂渝高速、成安渝高速贯通成渝两地。第四条高速成资渝建设中,成资渝高速是顺接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再向南延伸到重庆江北机场。重庆至广安高速預计10月通车,
南充一潼南一大足一泸州高速预计2019年建成。从高铁发展看,形成了成都至遂宁至重庆高铁,成都至内江至永川至重庆高铁。通过交通快速发展,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上,把乐山、内江、资阳打造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宝成成昆发展轴带向北和向南辐射的空间节点;把南充、广安打造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川东北城乡均衡发展;把泸州、宜宾打造为川南的区域中心城市;把合川、江津、永川打造成渝西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渝西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2.3 产城融合发展加速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形成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产业体系较为完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饮料食品、清洁能源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络,建设成渝经济大通道。南充市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00 km2,工业集中度达到78%;宜宾市临港开发区列入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五粮液园区列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四川长江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并加快建设;遂宁经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贡市被列为四川省三大航空与燃机产业集聚区;泸州市传统产业不断优化提升,泸州老窖、郎酒等重点酒类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重庆渝西及涪陵长寿等成为重庆市工业化主战场,2016年重庆渝西及涪陵长寿等完成工业投资3507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全市3%,占全市工业投资62%。江津装备制造、璧山笔电配套、永川机器人、大足环保装备、万盛铝镁合金、合川汽车、南川紧固件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江津装备制造、涪陵食品、璧山军民结合、长寿化工新材料、永川机器人成功申报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3个(表2)。
3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期,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是成渝中间地带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3.1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的机遇
3.1.1 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机遇
成渝城市群范围,包括四川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外)、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外)、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外)、资阳等15个市,重庆市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部分地区,总面积18.5万km2。建设34个千亿级园区(其中四川17个),超过30个百亿级园区(其中四川超过14个);同时打造成渝创新驱动核心区,建设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成渝城市群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即优先建设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力争th通达的交通圈;依托兰渝、宝成、西康至襄渝、兰新等铁路,打造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依托成昆铁路和渝昆铁路,构建向南开放的川渝滇至东南亚陆上通道。所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利于推进整个城市群从过去的“单独建立成都和重庆两个经济中心”的阶段,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中小城市群”迈进。
3.1.2 成都和重庆自贸区发展的机遇
成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00 km2,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和核心。成都自贸试验区攻坚服务贸易,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达119.98 km2,涵盖两江、西永、果园港3个片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自贸区与中新项目核心区双叠加。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川渝地区是重庆市主城之外工业发展条件相对较优、产业基础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在川渝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要创新工业园区与成都、重庆自贸区对接发展模式,加快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和统筹发展。
3.1.3 重庆大都市区建设的机遇
成渝中间地带的重庆渝西及涪陵、长寿等已经纳入了重庆大都市一体化发展。以主城区为核心,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等12个区的城区为增长极。也就是说,这12个区未来将与主城区实现高度融合、“同城效应”,共同组成重庆的大都市区。
重庆将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这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大都市区将构建由环形和多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联结形成的轴带圈层网络化空间形态,形成由主城区一各区城区一镇组成的大都市区城镇结构。有利于增强重庆作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在增强自身实力,集聚辐射成渝中间地带的泸州、内江、遂宁、南充、广安等市功能的体现。
3.1.4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机遇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简阳市芦葭镇附近,距成都市中心51 km,定位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航空港,将负责成都出港的全部国际航线。未来将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我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四川的资阳、乐山、内江等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很近,重庆的永川、荣昌、大足、潼南、合川等未来半小时可以到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这些城市群可以为天府国际机场产业需求服务,进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在重大项目的包装、规划方面打好组合拳,共同争取天府机场的辐射,成为新的增长极。
3.2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的挑战
3.2.1 城镇化率比较低,“空城”现象突出
成渝中间地带的城市群城市化率相对低。其中,泸州47.5%,宜宾47.1%,自贡47.62%内江46.61%,乐山47.9%,眉山46.8%,遂宁45.9%,南充45%,广安48.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年末全国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上海以87.6%的城镇化率位居榜首,北京仅次于上海,达到了86.5%,天津则为82.93%。所以,成渝中间地带的城市群城市化任务艰巨。
在成渝中间地带的区(县)城市和小镇,目前城市住房“空城”问题突出。比如潼南区住房“空城”面积约2万m2。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在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
3.2.2 工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区位优势接近、资源禀赋相同、发展思路相似等原因,工业发展选择方向一致,市与市之间、区与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缺乏合理分工,造成工业园区规模较小,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不高;工业产业结构相同,工业同质化比较严重。但若工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则会延缓了城市群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削弱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四川省的泸州市和宜宾市都将轨道交通、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作为主打產业,南充市、遂宁市与合川区、潼南区、铜梁区主导产业选择极为类似,都将机械汽配、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力能源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庆市的城市发展新区的产业结构也极为雷同。
3.2.3 城市间交通网络化发展力度不够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人口剧增,除重庆成都外,南充和泸州均已跻身百万人口城市行列,涪陵、乐山、内江、宜宾、资阳、遂宁等提出了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人口增长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交通拥堵。城市之间大都靠修建城际快铁、高速公路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但是,目前城市之间城际快铁规划没有起步,建设没有起步。城市之间高速公路没有形成“网络”格局。同时,“财力”、“人力”也制约了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内的交通设施建设。
3.2.4 城市体系断层严重
目前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等级不连续、结构不完善的问题。比如,重庆、成都是超大城市,重庆、成都之后缺失特大城市,存在着明显断层。重庆虽然有合川、江津、永川等区域中心城市,但没有形成较大城市。四川虽然有宜宾、泸州、内江、遂宁、南充等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但成渝中间地带群内毕竟缺乏1~2个作为地区增长极的特大核心城市作为战略支点,整体呈多中心城市群分布特征,核心不明,且区县城市数量偏少,城镇规模体系断层效应明显,承接作用和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城市群内缺乏强大的核心增长极,这导致该区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渝两地高度集中,极化效应非常明显。
3.2.5 城乡一体化发展滞后
近些年,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虽然快于城镇居民,但是由于一些镇规模小,城镇人口不足2万人的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农村的公路网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仍然相对滞后。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看,泸州市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宜宾市城镇化相对滞后,旧城提升、棚户区改造任务较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园区产业空心化;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任务艰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内江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门路较窄,精准脱贫任务艰巨。眉山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优质教育、医疗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压力较大。广安市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民生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补齐短板。
4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对策与建议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面临的机遇非常难得,只有紧抓机遇,顺势而动,才能真正推动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凸起”。
4.1 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发展合力
4.1.1 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重点是四川的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遂宁、南充、广安等,以及重庆的涪陵、江津、永川、合川等城市,形成1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以规模经济带动“成渝中间地带塌陷区”崛起。比如泸州打算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对外开放门户。重庆涪陵区将加快建成联动“两翼”的重庆中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示范区。重庆江津区将加快融入主城发展,承接主城商业功能转移,加快打造千亿级商贸大区。重庆永川区将建成辐射渝西、川东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家居建材、电子电器、医药医疗器械等专业市场集群和渝西广场商贸商务集聚区。重庆合川区将完善城南、城北商圈功能,规划布局农产品、小商品、生产资料、再生资源等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成辐射渝西北、川东北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4.1.2 大力发展小城市
重点是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四川区县城市和重庆的潼南、荣昌、大足、铜梁、璧山等区城市,形成50~8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以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形成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发展的助推力。成渝城市群要带动发展沿线的大中小节点城市和小城市,推动资本、技术等市场一体化,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新标杆”。
4.1.3 大力发展中心镇
根据调研,1个中心镇可辐射带动周边5~10个小城镇发展,形成以中心镇为核心的小城镇集群。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中有1200多个建制镇,对区县域周边的重点镇,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形成专业特色镇。对远离中心城区的小城镇,要发展成综合性小城镇。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小城镇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延续小城镇历史文脉,抓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4.2 完善成渝中间地带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
4.2.1 建设高速公路网
根据《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 - 2030年)》和《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 - 2030年)》,加快成渝之间高速公路及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遂宁、南充、广安等城市间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形成高速公路网,促进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发展。
4.2.2 建设城际铁路网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 -2025年)》、《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 2020年)》,加快城际高速铁路建设。重庆未来高铁大约有9条,分别是到成都和西安各有2条,去往武汉、郑州、兰州、长沙、贵阳、昆明各有1条高铁。成都将依托6条出川高铁客运线路,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打造国家高铁网节点城市。同时,应尽快建设重庆、成都、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遂宁、南充、广安等城市间高速铁路,尽快形成城际高速铁路网。
4.2.3 建設农村公路网
重庆市农村公路近4年累计投入4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km。四川2017年各级财政共计划安排1157.45亿元,将建设农村公路10000 km。建设农村公路网,有利于推进成渝中间地带农村城市化进程。
4.3 突出优势产业之间的互补,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4.3.1 加快产业走廊发展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根据实际发展多条产业走廊。一是重庆、江津、泸州、宜宾、乐山、成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酒类等产业集群。二是重庆、永川、荣昌、内江、资阳、成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冶金建材、机械汽配、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力能源等产业集群。三是重庆、璧山、大足、安岳、乐至、简阳、成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医药生物、柠檬加工、丝绸纺织、建材装饰等产业集群。四是重庆、铜梁、潼南、遂宁、成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天然气开发、机电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五是重庆、合川、武胜、广安、南充、成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力、建材等产业集群。六是重庆江北机场、北碚、潼南、资阳、天府机场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物流产业,提升空港联运能力。
4.3.2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的拓展和延伸。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打造34个千亿产值园区。为此,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的园区布局应科学合理,实行错位发展。园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着力激发市场潜力和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扎实高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擦亮科技服务品牌。同时,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增强资源吸纳力和区域辐射力,打造成为对内对外开放的投资新高地。
4.3.3 市县镇联动,打造产业集群
一方面,要对接成渝,打破地域限制,按照产业链条布局和各园区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内外配套协作方向,充分体现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按照龙头带动、完善链条、抱团发展的理念,市县镇联动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打造产业集群。市县镇联动重点要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利益共享。
4.4 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释放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4.4.1 产区变景区
成渝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农业公园”,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区,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景点。按照“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景区,一个景区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把成渝“大农业”变为“大旅游”。建议每个区或县要建设100 km2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核心要素,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品质,努力打造成为立足成渝、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比如2016年,重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亿人次,营业收入349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初步规划实施涉农主要工程项目54个,总投资423.81亿元,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项目21个,乡村旅游发展项目13个,农产品物流加工重点項目8个。
4.4.2 产品变礼品
“伴手”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现在的伴手礼是出门到外地时,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等。游客们除了游玩,走的时候还能捎上成渝之间现代农业的有机蔬菜、盆栽蔬菜、柠檬、茶叶等农产品,使农产品摇身变为礼品,达到了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比如内江力争在2020年把“甜城味”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4.4.3 民房变客房
各级政府,应通过政府补助的形式,引导返乡创业者、农户和当地业主开办标准化的“旅游农家”,包括农家乐、山庄、饭店,以绿色、休闲、体验为主题,实行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接待用品、统一宣传营销等管理方式,大力培育金牌农家乐,提升景区接待能力。2016年重庆潼南区打造的“潼南农家”目前已达180余家,住宿接待床位近9000张,基本满足了来潼游客不同层次的住宿需求。
4.5 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城市群建设的“成渝经验”
4.5.1 建立经济合作大联盟
在成渝直线经济联盟和泛成渝经济区商会的基础上建立“成渝中间地带经济合作大联盟”,探索区域协同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的机制,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实现发展共赢。
4.5.2 建议调整区域行政体制
为了成渝经济快速发展,可以思考将广安、泸州划归重庆市直管,融入重庆大都市区;将四川的宜宾、自贡、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遂宁、南充等划归成都直管。或者将四川中间地带的城市群全部由成都市直管。撤销地级市建区,减少中间环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4.5.3 突破地域分割限制,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合作体系
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要共同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区域市场。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要同下“一盘棋”,要在产业、公共服务等相互融人一个共同体,构建成渝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通过综合改革,成渝要形成“互联网十政务服务”的工作新模式,全面提高政务服务的主动性、协同性、便捷性。
参考文献:
[1]陈映.成渝经济区城市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9).
[2]罗秀姣,蒋扬敬.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研究[C]∥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3]刘杨梅,徐邓耀.成渝经济区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0).
[4]于遵明.蓬安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探索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7(2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