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 40年,一个人与一座城

2018-01-24 04:07木匠
北广人物 2018年48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大唐

木匠

一个建筑师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会马上联想到某个伟大的建筑,乃至一座城市。就像人们在提到安东尼奥,高迪时,马上会联想到巴塞罗那;提到邬达克,马上会联想到老上海……

张锦秋,就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人们只要一提到她的名字,就会想到今天的西安!

1966年,30岁的上海人张锦秋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了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当时,她是际着“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一腔热血,踏上西去的列车的。然而,她沿途所见到的,都是黄土高原的苍凉景象,传说中的“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在哪儿呢?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年轻的她感到有什么失落,反而觉得这是老天给她的一份厚爱,为她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

然而,就在张锦秋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文革”开始了……

和许多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遭遇一样,十年中,张锦秋不是今天被赶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明天被叫单位来挨批斗……

“文革”结束后,共和国拨乱反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张锦秋也迎来了她事业的春天。

1978年,张锦秋接下了设计阿倍仲麻侣纪念碑的任务。阿倍是唐代的一个从日本来大唐的留学生,后来,他又在唐朝做了十来年的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锦秋以其女性建筑师特有的细腻,为他设计了一座高5.36米、全部由汉白玉筑成的仿唐结构纪念碑。这个项目让她积聚了多年的才华和创作激情,得到了一次畅快淋漓的宣泄。不愧是梁思成大师的得意弟子,第一次出手,就赢得了业界的交口称赞。

1983年,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西北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馆的设计任务。当时,院里一共拿出了十二套方案,最终,张锦秋的方案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

张锦秋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是‘十年浩劫后,我国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也是在完成周总理的遗愿。1973年6月,周总理曾陪同几位外宾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当时,周总理就感叹博物馆的空间太小了,光线也不足,于是,便指示说,要在适当的时候,建一座新馆。”

在谈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设计时,张锦秋说:“当时,任务书上只有一句话,就是‘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所以,我在做方案时,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象征不放。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而且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都城。特别是唐代的长安城,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绝对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现在,大家都觉得北京的故宫如何如何的不得了,但是唐代的大明宫,是北京故宫的四倍。我想唐代最具代表陛的建筑应该就是大明宫了。所以,我在做这个方案时,很快就想到了要把它设计成一个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那么,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这是与古人的宇宙观相对应的。但我并不是要模拟一个具体的宫殿,而是要把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那十六個字,呈示出来。”

1987年,占地65000干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落成,在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的同时,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之后,张锦秋又相继设计了“三唐”(即位于大雁塔周边的唐歌舞餐厅、唐华宾馆和唐代艺术博物馆)工程项目、大唐芙蓉园、丹凤门和被誉为“NP世纪‘绿色建筑经典”的长安塔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

大唐芙蓉园是张锦秋仿照唐代皇家园林的样式设计的一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是她“新唐风”的代表作。公园占地1000亩,整体布局气势陕宏,园内的楼、馆、阁、轩、亭、廊、台、榭,都是因山就水而建,完美再现了大唐皇家园林的万千气象。其中,紫云楼、望春阁、御宴宫、仕女馆、芳林苑、唐诗峡、桃花坞、茱萸台、唐市、杏园、旗亭、陆羽茶社、曲江流饮、诗魂雕塑群、凤鸣九天剧院等景观,或雍容华贵,或古朴素雅,或嵯峨高耸,或精巧别致,莫不既能自成一景,又可互成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大唐芙蓉园落成后,曾有一些城市的领导带着十二万分的诚意找到张锦秋,希望她也能为他们所在的城市设计一个这样的大型公园。但她都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理由无他,“你们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大唐芙蓉园搬到你们那里,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张锦秋是一位很清楚自己的舞台有多大的建筑设计师,她的设计大多是给西安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可以说她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西安,献给了陕西。

曾有很多经济发达的省份想以高薪将她挖走,但她却始终不肯离开陕西。一次,有位朋友问她:“西北经济不发达,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你一个上海人,在大西北待了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的回答非常干脆:“熬什么熬,我觉得这里挺好嘛!”

人们都说一座城市可以改变一个人,而张先生之于西安,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

从1978年,张锦秋设计阿倍仲麻侣纪念碑开始,到现在已过去了40年,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她始终如一地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笔不离手,她对西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有很深的感情。她对西安的历史,了如指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唐文化,是由衷的热爱。她在设计陕西省图书馆时,工地上有块高低不平的坡地,大家都想把它铲平了,好施工。但是她却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是唐代长安城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处高地……

张先生经常说是三秦大地滋养了她,“我在这里很安心。不,其实只用‘安心”墓个词来表达我现在的生活,根本不够,我应该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40年,张锦秋作为第一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获奖无数,但在她所获得的所有荣誉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为表彰张锦秋在其所从事的建筑行业当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完美地应用于当代建筑的杰出贡献。2015年5月8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特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了“张锦秋星”。从此,在浩瀚的星空中,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冠名的小行星,这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张锦秋的充分肯定。

张先生在致辞时,也是非常激动,竟至几度哽咽。她说:“‘张锦秋星对于我来说,远远超出了奖励和光荣的含义,因为它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我,一名中国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在,这种感受是前所未有的。”当时,她还一连用了四个“属于”表达她了对这份荣誉的认识,“这份光荣属于中国的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了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一带一路,上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们。”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大唐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