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的奇石彩绘与剪纸艺术

2018-01-24 17:20刘玉萍
新疆人文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剪纸石头艺术

刘玉萍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苔》道出多少普通大众的心声,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是对幸福生活追求的热忱是一样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与美的事物为伍,甚至希望把自己喜爱的事物通过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创造出来、展示出来。在边陲小镇哈巴河县,就有一群热爱美术却又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人们,他们在年少时因各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美术之路”转而选择其他的方式谋生,但是,热爱美术的一腔热情就像沸腾的岩浆一样始终翻滚着,一旦时机到来,必将是一个喷薄而出的势头。

通过现代科技,我们有幸欣赏到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惊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们在各大名山留下自己的墨宝,令山平添了灵气与仙气,画作的载体形式多样,可以是纸、绢、布、岩石、墙面、木板、器皿,也可以是石头,令后人们为之惊叹,为之动容。

哈巴河畔就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它们被洪水一路裹挟来到这里,艰难而漫长的行程磨去了它们的棱角,变得圆润光滑。这条河里,除了出产额尔齐斯河金边石外,我们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扁平的鹅卵石,这鹅卵石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主角之一。

奇石彩绘 点石成金

无材可去补苍天,

散落人间亿万年。

一朝邂逅画石人,

登堂入室脱俗凡。

哈巴河得天独厚的石材条件,让悄然兴起的石头画有了丰富的载体资源。

说到石头画,我在2012年听谢鸿老师提起过,1991年她在新疆师范学院上学那会,就曾经画过一些石头画,还有石头瓷砖粘贴画,在学生宿舍销售,很快都脱手了。我很好奇,在石头上画画、雕刻,我只在各大名胜景区的巨大石壁上看到“摩崖石刻”以及西藏的玛尼石、彩佛,从没想过在一个巴掌大的石头上也可以展现各种美好的文字、图形与图案。

2015年暑假,趁學美术专业的女儿放假在家,我开始用丙烯颜料在从哈巴河河坝捡来的小石头上画第一幅石头画,题材是京剧脸谱。从皮肤到眼睛的配色都是女儿手把手教的。我陪她读高中时,谢老师曾手把手教我调色画工笔画,三矾九染,不等我染六遍,宣纸被我磨破了,可能是我的手劲太大还不会悠着力量。但是把工笔画的步骤拿到石头上来,任你把笔磨秃了,作为画材的石头依旧保持着它坚不可摧的秉性。我喜出望外,终于可以有一种载体能够让我把喜爱的图案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女儿假期结束就回学校上学去了,我终日在家里闭门造车默默描绘,时间一长,我就开始怀疑自己,这样的人生真的有趣吗?没有人指出你画中的错误,怎样进步?没有交流,没有共鸣,我一度想要放弃石头画。这时,是爱人李世忠鼓励我,自己认准的事情一定要有坚定的态度,动不动就怀疑,就放弃,什么爱好也不能坚持。这以后,我每画完一幅石头画,都会请他点评。他认真端详,会告诉我脸歪了,鼻子偏了……等等。有一天,他去球友朱占萍那里办事,看到她正在石头上画画,他就对她提到我也在画石头画,她马上给我打电话联系,我们聊得特别投机。

兴奋之余,我建立了一个玩石头画的群。我把谢鸿老师也请到群里来,希望在我们大家遇到无法解决的绘画难题时,能够找她请教。真没想到,喜欢石头画的朋友居然很多,还有几位朋友已经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我们每次有了新的作品就赶紧在群里交作业,一方面希望大家能给自己指出不足之处,一方面也为了激励还在观望、犹豫的朋友赶快行动。慢慢地,画石头画的朋友越来越多。因为大家在绘画方面都是零基础,不存在谁笑话谁,再者,绘画的内容可以天马行空,风光、人物、动物、植物……绘画的形式也很多,有国画、油画、动漫、白描……所以不管大家画了什么,都很开心。

自此,我们的夜晚与电视剧告别,一心画画。我们在冰冷的石头上画画时,安静愉悦,感觉不到它的冰冷,一颗心就只在画石头画上,看颜料上匀了没有,有没有漏白的地方,看颜色调配的与原色接近与否……记得有哲人说“塑造民族从女性开始”,一个心气平和的主妇会让一个家庭笼罩在祥和安宁的氛围中。

石头画算是新生事物,普及起来却很快,网上也陆续出现很多专业人士教画石头画的视频,石头画有望成为商品走向市场,而且已经开始有出售石头画的画友,这是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它会反过来促进石头画向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希望哈巴河的石头画爱好者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挣到自己在石头画方面的第一桶金,实现“点石成金”的神话。

剪纸艺术 落地开花

据剪纸艺术研究资料表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曾出土对马、对猴团花剪纸,距今有1500年。剪纸艺术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今天的墨西哥、日本、缅甸以及欧洲的芬兰、挪威、瑞士、波兰,在其传统的节日和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剪纸的遗存……当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剪纸被遗弃、消失在工业化时代新生活方式的背后……中国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剪纸的传统从古代一直传承延续到今天。”乔晓光《活态的纸文明》中如是说。

我小的时候身体极差,时常在妈妈身边无理取闹。妈妈会用哥哥的旧作业纸给我叠各种折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个冬季的午后,母亲在土灶旁给我用纸剪了一束梅花,这成为被我无限放大、美化了的一生的记忆。上小学后,我跟着妈妈学花边的剪法,学她的样子,贴在学习园地上,把一个个板块分隔开来。成年后,我的婚房到处贴着我自己剪的“囍”字。陪女儿到乌市上学以后,结识了女儿的美术老师谢鸿女士,她引领着我发现剪纸领域中千变万化的精彩世界。她教我学会了使用剪纸工具——刻刀去完成精美的剪纸图案。这些图案在民间一代代传承着,改进着,既有北方的粗犷朴拙,又有南方的精巧秀丽。出于对剪纸艺术的无限热爱,初学时我非常勤奋,右手中指的第一关节处和大拇指、食指的指尖上都磨出水泡,食指第一关节也会因为不懂用巧劲而肿起来。在这期间,谢老师带着我拜见了其他一些剪纸老师,如七坊街的王革老师,南湖附近的林老师,我也在网上结识了一部分剪纸老师,我一个同乡姐姐是山东诸城民间剪纸传承基地的负责人,他们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在我離开乌市回哈巴河县城时,我从谢老师那里复印了厚厚一摞剪纸图案带回来,我不想在离开老师后就把自己热爱的兴趣荒废掉。回来之前,我与谢老师曾有过一段谈话,她在为剪纸艺术的未来担忧,她一直坚持“非遗进课堂”,她带领着美术组库尔班江老师、段雅茹老师编著了《团花剪纸》的校本教材,周六周天还为宏志班的学生单独上剪纸课。当时,我有些冲动,我向她许诺:“谢老师,您让‘非遗进校园,我回去以后,就让‘非遗走民间,让它来自民间,再回归民间。”这是我的承诺,不管早晚,我得努力去实现。

回到哈巴河以后,我一面在家里剪纸,一面寻找相同兴趣的朋友。令我没想到的是,通过姬秦疆姐姐的协调,民主中路社区给了我一个活动的场地。从此,我们的“拙心艺术工作室”成立了,来来往往的剪纸爱好者纷纷留下第一幅用剪刀独立完成的蝴蝶。这里面年龄最大的接近六十岁,最小的只有四岁半,大多是女性,她们从事着各行各业,但是都对剪纸艺术怀着浓厚的兴趣。远的有云南的,近的有喀什的,乌鲁木齐的,阿勒泰北屯的、布尔津的,最多的还是哈巴河的。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加入到剪纸艺术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剪纸艺术品走进了民居、社区,甚至成为乔迁随喜的礼物、出国留学的礼物。

这一切都让人非常开心,我撒下一粒种子,看它茁壮成长,成为大家心目中喜爱的工艺品。让曾被偏远地带的我们仰视的殿堂艺术重返民间,回归成群众文化艺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一起剪纸的有几位老师,她们也像谢老师一样,在学校教授剪纸课;另有几位剪友从前就剪得非常棒的。

我们当中有几位剪纸爱好者跟着我从复印稿件到剪刻成型到粘贴装裱学起,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治区人民医院来哈巴河下乡的许文萍主任与张金颖大夫利用周六周天时间参与我们的剪纸学习,回到乌鲁木齐后,在医院举办的文化艺术展览中,获得了奖项。这就是剪纸艺术的魅力,一旦爱上,便是一生的陪伴。

剪纸学习的过程虽然比绘画要来得快,但要想自己搞创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在不停地临摹剪纸大师的作品,临摹民间传统图案的作品,“福”文化系列、十二生肖系列、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国粹京剧脸谱系列、现代艺术剪纸系列……这当中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衬色剪纸……在不停的临摹学习中,我们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创作品,让美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它的魅力,去滋养美化每个热爱生活的人的心田。

小镇上的剪纸艺术正在坚定、稳健地迈出每一步。我热爱剪纸艺术,看到它在哈巴河这座边陲小镇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很开心,我也正在大家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兑现自己与老师许下的诺言,做着剪纸艺术的传播工作。虽然我们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我们依然有学习牡丹绽放的激情和热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猜你喜欢
剪纸石头艺术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大嘴蛙学剪纸
纸的艺术
手工剪纸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