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不断地改进提升,并且教育的关注点从教条式逐渐向启发式过渡,开始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模型的思想在不断地提出引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本身。本文则对数学模型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问题与对策
随着教育的改革推进,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在不断地提升改进。教育问题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教育问题更是当下的重点问题,家长、学校甚是国家都重视孩子的基础教育,为了提升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不断地尝试。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环节,目前越来越多关注点集中于小学教育当中,其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改进最为明显,提出了很多的教学观点,目前最突出的一点便是数学模型的构建。
一、 数学模型的定义
在数学模型概念刚引入小学教育时,很多人都在问何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简单地说是将生活中的规律、特征、现象等用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当然这个模型并不是实体模式,而是数学公式,通过数学公式来进行现实世界的表达。数学本来就是由实际问题衍生出来的学科,而最终的目的是回溯到实际生活,为生活服务,数学模型就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法则、规律、性质、数量关系式、图形、图表、程序等。小学的数学问题并不是很深刻,都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小问题,如某个图形的面积、周长,时间、速度、路程关系等。我们课本上所学到的公式都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缩影,如植树问题、鸡兔同笼等,通过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达。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 目前小学关于数学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
数学模型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问题,但是目前的教育环节关于数学模型建立存在一些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 教育方式不合理
对于小学的数学而言,虽然老师也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老师往往重视学生是否学会,而不重视学会的过程,往往是教死书,而学生本身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并不深入,这样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的下滑。
(二) 没有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
小学问题尤其是一年级的数学问题,往往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问题,但是关于模型的思想并不成熟,例如课本中的加法问题,书本上的例子是一边有多少数量,另一边多少数量,一共是多少,学生长期学习该类型题目便会形成思维定式,遇到一共的问题便会想到加法运算,而实际往往并不是如此,如减法问题同样会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这样的问题便会引起混淆,特别是理性思维不足的学生便会出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书本本身,对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不足,对模型思想的灌输力度也不足。
(三) 没有做到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进行理论概念的教学,而没有将理论结合实际,甚至对于数学公式很多老师是让学生通过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则悖于数学教学本身。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的策略
面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及时进行一定的改正,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提高总体的教学实力。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学习方面需要进行激励引导,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进行公式问题讲解时,对一些并不复杂的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通过自身的模型建立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住知识点。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求学生所学的东西与实际结合,通过回溯生活的方式进行兴趣的提升,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述,情景的设置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新奇、真实,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又可以学到知识。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且能够在潜意识中将理论结合实际。
(三) 树立建立模型的思想
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基础,而生活经验便是模型建立的基础和来源,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则是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概括、抽象等一系列数学思维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字化、公式化。因此在学习时应主动让学生往这一方向去靠拢。
在学习“平行与相交”相关章节时,让学生首先去寻找生活中关于平行的事物。如体会火车铁轨、斑马线、五线谱等生活中的平行线案例,通过一定的生活实际现象与情景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当然学生自己进行模型提取时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理论,而平行的本质概念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距离保持不变。为此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概念中提到了“距离”二字,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可以进行距离相关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动手去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不变以及为什么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想交。通过层层的引导递进让学生逐渐了解建模的整体过程。
(四) 实际问题的解决拓展
在了解一定的模型思想后需要对模型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是进行一定的实际拓展,对于拓展可以分为两个方向,首先是作业安排上,可以进行实际类问题的布置,加强理解。其次是要进行生活类实践性题目。例如进行班级联欢会类似的活动时可以进行同学的采购,让学生记录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便完成了对乘法与加法的练习。
四、 结论
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是个综合性的过程,是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数学模型的渗透为主,小学阶段理解能力不足,难以进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模型的思想需要把握好,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在经历观察、发现、分析、猜测、验证、结论与概括等活动中完成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06.
[2]吴晓云.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7(29):66.
[3]高德宝.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
作者简介:
肖玉荣,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