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买买提·艾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215-01
创新教育全面改革,需要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在长期的小语教育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心中存疑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问答教学模式,学生心中极少存疑,更少主动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著名发明家保尔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南宋陆九渊也曾说:“为学患无疑。”而今,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定式,送给学生一个常存心中的“?”。让学生在思想上常存疑,在阅读时敢质疑,方法上会质疑。
2、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挣脱了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教师的导,就在于从不同的切入点去启迪学生学会质疑、求索,发展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从细读中发现、体会文中词句的特异之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查找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思维。(2)在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碑》一课中,讲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冻死在云中山时的情景,文中写道:“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教材中除了这段文字的生动叙述,还配了一幅插图,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朗读和抓住“镇定”﹑“安详”体会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外,还引导学生由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合理地展开自己的推测想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在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设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此时,老师引导性地说:“《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故事情景曲折动人,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课文中的人物,还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去认真阅读这部小说。”这样便把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学生通过课外对小说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这些人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观点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读写要结合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强烈的阅读意识是好读书﹑读好书的首要前提。换句话说,阅读书籍﹙课文﹚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并且知道读这本书要学些什么,写些什么?有些学生,读书很用功,然而作文水平仍很低,有些学生,读了几年书后写起文章来,还总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读与写的关系未处理好,只重视了读书而轻视了写作,读的书虽多,写的却很少。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读与写不能脱节的道理。我们只要认识了读是为了写,目的是以写带读,以读辅写,读写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因此,要让学生既要重视阅读,同时又要加强写作实践,这样,长期训练,作文的路径必然通达,必然开阔。
2、要破万卷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足见读书要多。多读书就是给自己多“充电”。书不但要多读,而且要读“破”,这个“破”就是指要把书读得精,读得深。如果真正做到了“精”,做到了“深”,在写作时才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有一些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就连规定的大纲的教材内容都仅仅一知半解,更不用说那浩如烟海的名篇名著了。读的书屈指可数,写文章当然会“江郎才尽”;读的书少了,写作时找不到范本,那就更说不上有所发挥,有所创新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好教材课本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多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籍,真正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生只有在大量积累知识,丰富头脑以后,才能写出好文章。
3、要精心指导
学生写作时,经常会感到写作的疑难,如不知道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展开情景内容;也有的知道该怎么写法,但内容上不知如何选材,如何安排好结构,如何去提炼主题等。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布好局,谋好篇。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两篇范文或者所学的课文,辅导学生怎样写人,如何叙事,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循,有文可引,从而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
人间万事万物,一切花鸟虫鱼,虽然都极平常,然而一旦纳入人的视觉,融进情感的范围,就会顿悟出新的个性和光彩,引发出积极的创新思维。如白居易的名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本是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气,后来人们就用它比喻革命者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奋勇精神。这些,就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体现。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好创新思维,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练习写读后感:智叟有理,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愚公、智叟。有时“感”到愚公愚在不必挖山而应搬家;也有的“感”到愚公只顾挖山,不搞生产,是顾此失彼等等,这样训练创新思维,有利于表现时代主题,提高写作思路。
总之,创新是创造的花蕾,敢问是创新的幼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奏,这是新世纪小学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们应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挖掘教材创新因素,营造创新型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切实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尽心尽力地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