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淑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154-01
实践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对成长之中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项实践活动。创新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
一、重视阅读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涵,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契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读为本,将阅读实践贯穿于文章始终。
1、入情境的感情朗读
教材中,诗歌意境优美,记叙文人物鲜明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交流朗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体会句手的美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生动 。 在教学中,除引导学生抓住''堆”、“翠绿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语推敲、欣赏外,更要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仔细体味丰富语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
2、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
读书的方式很多,如自读、对读、轮流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可大大提高阅读实践的效果,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可先用自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利用对读的方法。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急切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接着又用分角色读的方法,让学生理出青蛙的生长过程,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 让枯燥无味的阅读实践变得活动、生动,从而发掘了学生装习的潜能。
3、在阅读中搭建学生说与写的平台
长期的阅读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大有好处 。在朗读过程中,深文有层次的语言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读课文中的声调、语气以及丰富的词汇会影响学生, 使他们说话生动而有表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 平时,要引导学生大声读,有感情地读,甚至闭上眼睛爾读 。 实践证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高于朗读欠缺的学生。因此,在阅读实践中,搭建起学生说与写的平台,坚持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陶醉在阅读的情趣中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活化空间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 而加强并活化空问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教师应从学生的知识面、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人手,丰富学生的长储存 。
1、 丰富课外阅读,提倡诵读
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擬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外阅读,应教育学生广泛阅读各种读物。教师应结合教学把书介绍给学生,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骆驼祥子?等 。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有。教学中,在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査阅到的资料,如阅读鲁迅的?蛙?这篇散文时,让学生讲讲蛙的家族史,学习?长征?一诗时,让学生讲讲长征起止时间,途经省市及长征中的故事,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厚积而薄发。另外,诵读也是丰富学生积累的手段。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自己喜欢的”诵读下来,让背诵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趁着儿童记忆的黄金时间,让他们多积累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及古代的优秀詩文,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2、设计活动实践,丰富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和积累一些有益的知识,锻炼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学中采用“课前 3 分钟”,就是让学生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寓言及课外搜集的名言,警句, 妙语佳句等,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供学习、积累、借鉴的语言外部环境,对学生吸引力很大。棉队渐入高年级的学生,除鼓励学生动手摘抄一些好句好段,写些读书笔记外,还积极开展办剪报、手抄报活动。因为它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阅读质量,又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艺的同时,不断深化积累的过程 。积累可以使人丰富、积累可以使人高尚,积累可以使人成熟 。激活各方面的因素,活化积累可以让学生弘扬个性,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拓展空间,与社会生活沟通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应直根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补充,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强化和提高,美国一位教育家曾、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 。 因此我们要本着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宗旨,在语文教学中,力争创设生活场景,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需求,使语文生活化,使生活语文化,达到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总之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能力的,在教学中,应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进步,促使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