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方锐
【摘 要】 环境资产核算作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具体任务要求,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可以更好地为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战略决策和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信息依据。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资产核算也未形成统一规范,参考发达国家环境资产核算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我国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明确任务、厘清思路。依据相关理论与观点通过规范分析界定环境资产的定义,梳理了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心框架的发展脉络与环境资产核算内容,在详细分析美、德两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两国环境资产核算的异同点。在借鉴美、德两国各自合理理念、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美、德经验对我国环境资产核算方法、步骤、内容等方面的启示,并拓展了适合我国的环境资产核算账户。
【关键词】 环境经济核算; 环境资产; 美、德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F2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2-0024-07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1 ],说明环境经济核算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所需要的重要决策支持工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2 ],这一目标的提出为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描绘了新的着眼点和努力方向。
作为已经提升至国家治理战略性层面的内容,建立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工作近年来受到我国众多学者和机构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早在2000年,中国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属的中国环境规划院提出了《基于卫星账户的环境核算方案初步设计方案》[ 3 ]。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学界、政界等机构开展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的研究,并于当年12月份完成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 4 ],2006年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核算记录我国的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工作。国家统计局则联合环境保护部等政府机构致力于建立我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工作,于2008年12月26日主持召开了《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框架》专家咨询会[ 5 ],以期加快我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步伐。而作为中央高度重视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重要一环,近两年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已进入广泛的探索阶段。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环境资产核算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考虑到环境资产种类繁多,且各国资源禀赋不一,资源环境又各有自身特点,环境资产核算应立足于我国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资产核算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认为,研究开展我国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应该从环境经济核算的整体理论和国际先进实践经验入手,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探索。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环境资产核算的研究大多结合SEEA(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ccounting),即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解析时所涉及的,学者们在环境资产的分类、核算范围、计量属性、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环境资产的分类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SEEA中环境资产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生产型经济资产,第二类是自然型经济资产,第三类是自然型非经济资产[ 6 ]。另一种观点认为,SEEA的有形环境资产大体分为三种,自然资源、土地和相連水面、生态系统[ 7 ]。还有部分人认为,环境资产可分为非资源性环境资产和资源性环境资产[ 8 ]。关于环境资产的核算范围目前有两种观点:前一种观点是环境资产的核算范围要比传统SNA(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更广,除了生态系统由于提供食物、能源、水、原材料而体现出的价值外还包括通常没有价格的生态服务价值[ 9 ];后一种观点是关于环境资产,其核算范围限于能够提供资源为经济活动所使用的各种单项成分,但不延伸到这些单项成分中所包含的个体元素,也不包括各单项成分合起来组成的生态系统[ 10 ]。环境资产的计量属性包括实物型资产和价值型资产[ 11 ]。关于环境资产价值量的核算方法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主要包括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设市场法[ 12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的估值方法有使用者成本法、净价格法和NPV(净现值)法,环境退化成本的估计方法有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和损害的估价方法[ 8 ]。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环境资产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SEEA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我国环境资产核算也取得了与国际接轨的一些研究成果。但环境资产核算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资产的核算,其理论基础仍较薄弱,并且国内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问题存在广泛争议。基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针对环境资产本质及特点进行探讨,结合我国现阶段资源环境核算工作的需要,分析国际合理理念和做法,进而得出有益于我国环境资产核算的启示。
三、环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如上所述,环境资产在符合资产一般属性的同时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研究环境资产核算之前有必要对环境资产的本质与特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以此划定核算对象和范围,进而对环境资产进行确认与计量。为此,首先介绍关于环境资产的主流会计核算观点,其次分析环境资产区别一般资产的特点,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本文关于环境资产核算的观点,进而明确环境资产核算研究的逻辑起点,为我国环境资产核算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基本思路和方向指引。endprint
(一)主流会计核算观点
根据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制定的《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界定,环境资产是指因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根据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 13 ]。其中,环境资产未包括环境资源。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将环境资产定义为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够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中“可能带来未来效用”是指它蕴藏着可能的未来效用,其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具有一种能力,将直接或间接产生或有助于产生未来的效用;“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是指特定个体通过某种行为获得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控制”是指特定主体可能不拥有环境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够对其行使使用权;“环境资源”是指人类以土地、森林、草原、水域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和由自然资源派生的生态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尽管我国环境资源的法定所有权由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企业拥有经营权,实质上控制了该环境资源的未来经济利益。
在环境资产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关系层面,耿建新等基本认同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运用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14 ]。
基于以上分析,已有研究在环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更多考虑的是其作为资产的会计学基本属性。
(二)环境资产区别一般资产的特点
从以上关于环境资产的定义可见,主流会计理论对于环境资产的关注点在于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和生产形成的产品或服务给人们带来效用所体现出的经济价值,其本质实际上是环境资产参与形成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效用和福利,并且在核算环境资产的这种经济价值时注重以货币计量。但是,环境资产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在具备资产本质属性的同时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环境资产的间接经济价值
环境资产除了在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体现出经济价值以外,由于经济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性,某些经济活动虽然没有直接利用环境资源,但客观上对环境及人类福利造成了影响,实际上也发生了相应的环境成本。比如,企业生产的气体排放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当地居民医疗支出增加或劳动工时减少,降低了人们的福利水平,那么符合一定标准的大气环境质量就通过这种间接方式体现出了其经济价值。尽管大气环境不能体现明确的排他性使用权,但其质量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反过来会影响人类的效用和福利。因此,企业生产、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这一过程也可认为是使用了环境资产。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5 ],那么经济生产过程中环境资产的投入也需要与人类劳动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环境资产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应该考虑到环境资产与社会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认为,不仅要考虑环境资产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直接经济价值,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降级导致全社会劳动力损失(如空气污染造成劳动者生病入院或过早死亡造成的工时减少、因某地环境污染而导致劳动人口向外地转移)从而给生产带来价值减少这种环境资产的间接经济价值。此外,某些良好的自然环境状态本身对于人类生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效用和价值。
2.非环境资产使用者的可能影响
环境资产被企业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可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从而体现出环境资产的经济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数量和质量只有在被企业使用之后才会受到影响,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品属性,某些环境资产并不能完全被其使用者所控制(不具有排他性),非环境资产的使用者对于其数量和质量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工业企业污水排入河流降低当地水域水质从而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工业生产排放含有SO2的废气引起酸雨导致土壤污染从而影响当地种植业的产值等。
(三)分析结论
从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观点看,自然资产(从其内涵来看也可称作环境资产)其自身是有价值的观点已获广泛认可,只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及披露等方面有颇多争议,也是现阶段研究的重难点之一[ 16 ]。結合上文环境资产作为资产的一般属性及其特性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适当拓展环境资产的确认范围
如前所述,针对环境资产经济价值的体现可能有着间接性的特点,本文将环境资产的内涵进行适当拓展,将环境资产定义为:环境资产是可为人类提供福利的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生物和非生物形态的环境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物理环境,包括矿产和能源资源、土地、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生资源、其他生物资源以及水资源,也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
2.补充非货币计量方式
针对非环境资产使用者的可能影响,如果仅仅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来核算环境资产并不能完全反映环境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本文认为我国以国家为主体的环境资产核算可考虑补充非货币信息以全面反映环境资产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
四、联合国SEEA发展历史脉络以及SEEA2012中心框架
在上文提出环境资产核算研究的逻辑起点之前,联合国统计署于1993年开始发布并持续更新至2012年最新版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为人们理解环境资产核算提供了一个基本概念框架。SEEA以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目标为出发点,着重研究需要核算何种内容,然后根据所需核算内容研究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和方法保证核算内容的全面、客观和准确性。以下对SEEA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简要梳理并对SEEA2012中心框架以及其中的环境资产部分进行解析。
(一)联合国SEEA发展的历史脉络
联合国自1993年发布第一版的附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1993)的《国民核算手册: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临时版本)》(简称SEEA1993)以来,结合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实践情况和相关理论研究发展,分别在随后的2000年、2003年以及2012年发布了针对前一版本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版SEEA2000、SEEA2003以及SEEA2012,其中,每一版本在结合环境经济核算的实践和理论最新进展的同时,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定位,导致各自的编制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四个版本SEEA的目标定位及编制内容的发展历史脉络见图1。endprint
由SEEA的发展历史脉络可看出,SEEA的发展经历了构造初步框架、说明应用步骤、强化理論建设、形成独立核算体系与标准这四个阶段,SEEA也在不断地修订完善中发展成型,最终形成了可作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SEEA2012。
(二)SEEA2012中心框架解析
1.整体解析
相比前面三版均定位于SNA1993的卫星账户,首先,SEEA2012对SEEA2003进行修订时依据的是联合国于2008年推出的修订了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2008)中的原则、框架及方法,因而其在对于诸多概念的界定、计算口径、核算方法方面均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其次,SEEA2012的定位是“基于20多年环境核算开发而发布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环境核算标准”[ 17 ]。
SEEA2012中心框架共包括六部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框架见图2。
2.环境资产部分
(1)账户分类
SEEA2012关于环境资产的核算在第五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账户两种基本形式,将环境资产分为:矿产和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生资源、其他生物资源、水资源。
(2)账户核算内容
资产账户的核算内容从期初资产存量开始,中间记录因勘探、开采、自然变动、灾害损失、重新分类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各种存量增减变化,最后以期末资源存量结束,其中还包括向上重估与向下重估,以在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中分别反映由于核算期内测量技术条件变化和价格变动而引起的环境资产存量变化。环境资产账户的动态平衡关系如下:
期初资产存量+存量增加-存量减少=期末资产存量
(3)实物耗减和估价方法
为了具体指导环境资产账户的编制,SEEA2012第五部分分别对实物型账户和价值型账户中涉及的环境资产实物耗减和环境资产的估价方法做出了重点解释。环境资产实物耗减指核算期内经济单位以一种使未来各期不能开采到同一资源数量的速度来开采自然资源而造成的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矿产和能源资源等非再生自然资源的耗减等于资源开采量,而林木资源和水生资源等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耗减并不等于开采量,它们在估计耗减时必须同时考虑资源的开采和再生;对于净现值法等环境资产估价方法做了介绍并在附录中做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每种环境资产的特征对各项环境资产的核算分别进行了介绍。
五、美、德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与特点
(一)美国资源环境核算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地域辽阔,其先发优势利用充分,美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美国从1974年开始掀起了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高潮,人们都在思考如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纳入资源环境成本。在资源环境危机的驱动下,美国人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资源环境绿色核算的崭新理念,并在全球较早开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修订工作。1992年,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推出了一个名为“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IEESA)的核算账户,由此奠定了美国资源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1993年,总统克林顿指出美国需要将环境价值纳入政治和经济决策,呼吁商务部将自然资源核算加入到美国国家经济核算中。在国内需求推动和联合国的倡议下,美国于1994年4月公布了卫星账户的体系架构,并结合SEEA1993中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操作依据,对煤、铁、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开始先行核算,于1999年成功验收并得到业界认可。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从研发到实施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该账户的总体架构,并对诸如煤、铁、石油等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做较详细的估算;第二阶段是对各种可再生资源进行核算;第三阶段开始核算环境资产。这种分阶段核算的思路体现了美国环境资产核算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美国资源环境会计核算主要由两种账户组成,即资产账户和生产账户,并均以传统经济账户为基础。资产账户记录的是期初库存、库存变化和期末库存,生产资产核算细分为固定资产和存货。对于生产账户,美国主要是把资产账户和生产账户中相对应的流量结合起来进行核算。
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体系架构见图3。
(二)德国资源环境核算
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其重工业高速发展的进程由于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鉴于此,德国统计局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环境经济核算工作,主要是建立环境保护支出核算和能源核算。德国是一个特别注重规划和系统安排的国家,在构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还构造了核算数据中的可持续指标体系,以此为信息基础来对相关的环境与经济政策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经过多年探索,其核算内容经过不断扩展,目前德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SEEA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主要由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反应三部分组成[ 18 ],各部分均包含了相应的细致核算项目。
德国环境经济核算基本框架如表1。
纵观以上德国环境经济核算基本框架,同SEEA中的环境资产核算相比其环境资产核算实际上具体体现在环境状态部分的自然资源存量核算当中,而且两者环境资产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有较大区别,德国仅针对建筑用地与交通用地、农业占地使用强度、森林资源、生态研究这些具体项目进行核算。环境压力部分则为流量核算,具体核算内容为经济范围内原材料核算、能源核算、大气污染排放核算、废水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等。环境反应部分核算的是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税费。此外,还包括部分分析报告:交通与环境分析报告,农业与环境分析报告,私人、住户与环境分析报告。
(三)美、德环境资产核算的比较分析
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在不断发展中为各国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方法及内容指导,美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上资源环境核算工作开展得较早且较成熟的国家,在充分借鉴联合国SEEA的方法和原则的同时还形成了各自的环境资产核算特点。以下就美、德两国的环境资产核算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endprint
1.共同点
(1)构想时间起点
在资源环境危机愈发凸显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附属账户——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即资源环境绿色核算的理念,为环境资产核算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几乎与美国同步,德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展环境经济核算工作,这其中就包含公认的环境资产核算部分内容。
(2)操作依据
美国和德国的环境资产核算操作依据都是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即SEEA,且两国都运用了环境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原理。
2.不同点
(1)初步核算内容(基础)
两国由于资源禀赋及竞争优势的差异,环境资产核算的初步内容及基础有所区别。美国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最初于1994年以针对煤、铁、石油等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核算为基础而开始。德国的初步核算内容则主要是建立环境保护支出核算和能源核算。
(2)所属最终框架结构
美国政府部门于1992年推出的“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成为建立美国资源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同时也为联合国研发最初版本的SEEA提供了思路和目标定位。1993年,时任总统克林顿要求商务部在美国国家经济核算中加入自然资源核算,并希望实现美国将环境价值纳入经济和政治决策的目标。在国内需求和联合国倡议的双重驱动下,美国于1994年4月公布了前文所述的囊括环境资产核算的卫星账户体系架构,并一直延续至今。
德国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环境经济核算内容不断扩展,形成了包含环境资产核算内容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最终框架。核算框架较为清晰地体现了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由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反应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这种条目细分的框架形式与内容彰显出了严谨、有序的风格。
(3)主要账户
美国的环境资产核算明确地包含在资产账户中,记录内容有期初库存、库存变化和期末库存。美国结合了资产账户和生产账户中相对应的流量核算,这体现了环境资产作为资产账户与卫星账户中生产账户的关联性。
德国资源环境核算账户对应其核算框架结构分为EEA物质流量账户、自然资源存量账户以及环境保护价值量账户,没有明确设置环境资产核算账户,而是代之以环境状态中的自然资源存量核算(且核算范围较窄)。
(4)主要特色
美国的环境资产核算特色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它包含在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中,该账户从某种程度上说为联合国SEEA的编制提供了最初的方向引导;二是将开发的自然资源从环境资产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三是在其生产账户中纳入了资源环境耗减和降级项目。
德国环境资产核算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其特别注重实物流量的核算,设计了详细的EEA系统物质流账户,这也是德国整个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中最完善成熟的部分;二是实物流量与实物存量相结合;三是单独列出了环境保护相关核算;四是设计了一套可持续指标体系;五是环境资产部分的核算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体现为环境状态中的自然资源存量核算。
六、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德等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研究和推广实施已经二十多年了,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给我国提供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一)以联合国SEEA为操作依据
我国在环境资产的核算操作层面应借鉴美、德两国的做法,以SEEA为操作依据,以便及时吸收国际最新的核算理念和经验方法,同时可以快速地展开环境资产核算工作,并实现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充分对接。另外,我们不可完全照搬SEEA的内容,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自身特点,环境资产核算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像欧美那样针对国情体现本国环境资产核算的特色。
(二)在不同区域进行阶段性的核算
美国在开展环境资产核算工作之初就确立了分三阶段核算的目标和步骤,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资产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阶段性核算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完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
德国专家认为在目前技术方法尚未成熟、数据资料还很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经济核算首先应搞好实物量核算,把实物量核算作为环境核算工作的重点,同时价值量核算可作为研究内容开展探讨和摸索,使得整个环境核算工作有步骤、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进行,这说明德国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很讲究程序性。
我国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状况差别较大,若一开始就进行统一、无差别的环境资产核算,既增加了核算难度和任务量,又降低了环境资产核算的实际效果。当前可取的做法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特点开展有区别、有步骤的核算,各地在环境资产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可互相借鉴学习,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资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核算
从美、德两国环境资产核算的初步内容(基础)和包括环境资产账户在内的主要账户来看,两国实际上都结合了各自阶段性经济发展状况及资源环境核算需求进行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环境资产核算。具体而言,美国在不同核算阶段有不同的核算重点内容,德国则是针对建筑用地及交通用地、农业占地使用强度、森林资源等项目进行核算。这对明确我国现阶段环境资產核算工作的思路来说同样适用。
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传统重工业如煤炭、火力发电、化工、钢铁等部门仍存在大量劳动人口,虽然这些行业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我国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关停这些部门,最佳的策略是对这些行业涉及的环境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充分评估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让这些行业的发展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既不会导致付出过于沉重的环境代价,又不至于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发展。
此外,我国在面临石油等能源资源短缺的同时又是某些战略性矿物资源如稀土、石墨稀等的拥有和出口大国,这些资源资产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而且与我国战略安全紧密相关,如何将对其利用量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及评估其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前提是对其进行科学核算。综上所述,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资源特点的环境资产核算体系和方法势在必行。endprint
(四)根据我国实际适当拓展环境资产的核算范围(实物/价值单位)
德国在核算环境资产时借鉴了但又没拘泥于联合国所提供的具体内容,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核算的需要删减并细化了联合国环境资产核算账户的内容,这种因地制宜的核算理念同样可以被我国采用。
鉴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现状,结合前文对于环境资产内涵的拓展,本文建议在SEEA2012中七项环境资产账户之基础上纳入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这一环境资产,具体见表2。
按照逐步且有重点核算的原则,结合前文所述补充非货币计量方式,针对我国现阶段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可将大气环境综合质量等级等科目逐步引入联合国SEEA的环境资产账户,丰富我国环境资产账户内容,具体可先行在特定地区进行试点。拓展的环境资产账户初步可只进行实物核算,通过实际效果边推广边完善核算方法和内容,待经验和方法成熟以后可尝试进行价值核算,以期为我国环境资产核算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完备的环境资产核算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管理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文)[EB/OL].[2012-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EB/OL]. [2013-11-14]. http: // news.xinhuanet.com /
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
[3]王金南,曹东,蒋洪强,等.关于环境资源卫星账户核算方案的探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4] 於方.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5] 中国环境经济网.国家统计局着手建立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EB/OL].[2009-01-11].http://www.csfee.org.cn/ReadNews.asp?NewsID=244.
[6] 张东光.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及借鉴意义[J].中国软科学,2001(8):106-111.
[7] 张建华,林飞.SNA与SEEA的环境资产比较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51):58-63.
[8] 张宏亮,朱雅丽,蒋洪强.企业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探析[J].会计之友,2016(9):23-29.
[9] CARL OBST,MICHAEL VARDON.Recording environmental assets in the national account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14,30(1):126-144.
[10] 高敏雪.《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发布对实施环境经济核算的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6):47-55.
[11] 林明太,刘莹,孙虎,等.区域资源环境账户的建立与核算[J].生态经济,2009(10):40-43.
[12] 李国平,刘治国,赵敏华.中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测度及补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3] 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和财务报告[R].刘刚,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 耿建新,李志坚,胡天雨,等. 自然资源資产平衡表的实践探索:以宁夏永宁的报表编制为例[J].会计之友,2017(5):9-25.
[15]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6] 汤健,姚小娴.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资产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2):17-19.
[17] 邱琼.首个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简介[J].中国统计,2014(7):60-61.
[18] 吴优.德国的环境经济核算[J].中国统计,2005(6):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