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4 06:36窦翠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小儿

窦翠萍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泰安 271400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手足口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传染病,爆发性流行[1]。手足口病常见的发病人均为小于3岁低龄儿童,在患儿的手足部会出现呈红色的斑丘疹,口腔黏膜以及舌部等部位均会出现不同大小的小泡,造成患儿发生溃疡。为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观察,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24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年龄范围为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98±1.20)岁,病程范围为 2~5 d,平均病程为(3.10±1.03)d,38 例持续高热,30例患儿为肢体抖动,23例为呕吐及头痛。实验组患儿中,女性患儿25例,25例男性,年龄范围为 5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30±1.08)岁,病程范围为 2~6 d,平均病程为(3.18±1.20)d,40 例持续高热,31例患儿为肢体抖动,22例呕吐及头痛。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干扰素,8万IU/kg+5%100 mL葡萄糖溶液。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10 mg/kg,静脉滴注,1 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 d[2]。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效果等指标。

1.3.1 疗效判断 无效:治疗后,患者发热及手足溃疡等临床症状并无任何改善,病情无改善。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手足溃疡变小,发热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口腔恢复正常,手足溃疡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中,2例无效,28例显效,20例患儿痊愈。对照组患儿中,20例显效,13例无效。可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0%,显著低于实验组有效率(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为(2.20±0.26)d,显著短于对照组时间为(3.90±0.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手足疱疹消退与口腔溃疡愈合分别为(3.56±0.43)d 与(2.88±0.72)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s),d]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s),d]

组别退热口腔溃疡愈合 手足疱疹消退对照组(n=5 0)实验组(n=5 0)P 3.9 0±0.4 4 2.2 0±0.2 6<0.0 5 4.9 8±0.8 0 2.8 8±0.7 2<0.0 5 5.4 0±0.3 3 3.5 6±0.4 3<0.0 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1例出现头痛乏力。对照组中,2例出现头痛乏力,4例出现发热加重,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度较高的疾病。肠道病毒71型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引起患儿手足口病最常见的2种病原体。

在临床治疗中,手足口病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春秋季节为手足口病最易发病的时期,每年7月左右是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手足口病患儿手足部会出现呈红色的斑丘疹,口腔黏膜以及舌部等部位均会出现不同大小的小泡,造成患儿发生溃疡,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生活。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并无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一般均采用保守的抗病毒治疗[4]。手足口病症状可分为普通型和重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引起肺出血以及神经性肺水肿,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5]。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主要由于肠道病毒71型引起,具体治病机制尚未明确。感染素为一种水溶性蛋白质,杀灭病毒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抑制病毒DNA与RNA合成,阻碍病毒复制,诱导机体产生淋巴细胞,增加患儿机体抵抗力,帮助患儿恢复健康。炎琥宁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抗感染及清热作用,增加机体中性粒吞噬作用,抑制病毒合成DNA或RNA,促进肾上皮质功能,提高临床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具有协同作用。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0%,显著低于实验组有效率(96.0%)。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为(2.20±0.26)d,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张华,陈泽燕,陈海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916-2917.

[2]吴晓玲,李润珍,杜文丽,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J].河北医药,2012,34(19):2910-2911.

[3]侯春.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56.

[4]Chong CY,Chan KP,Shah VA,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aediatr,2013,92(10):1163-1169.

[5]夏文芬.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2):1454-1456.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小儿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