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清
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仁寿 620500
据临床观察发现,由于产妇在产后早期,其盆底支持功能发生缺陷或是损害,导致产妇的盆底功能容易发生下降[1]。该文主要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产妇11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产妇55名。观察组产妇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9.23±5.35)岁,其中行剖宫产的产妇有25名,阴道分娩产妇有30名;参照组产妇的年龄20~32 岁,平均年龄(29.17±5.21)岁,其中行剖宫产的产妇有20名,阴道分娩产妇有35名。两组产妇产后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患病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参照组产妇施予常规的产后康复治疗,也就是在产妇产后加强对产妇健康生活的指导,仔细观察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状况,若发现状况,及时施予治疗并指导护士、产妇以及家属进行正确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予综合性康复治疗[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按摩穴位治疗法[3]。叮嘱产妇在完全排空膀胱的情况下,以屈膝左侧的姿势卧于床上,放松身心,呼吸均匀自然,此时,医生双手食指对准产妇的会阴穴、长强穴,控制好力度从轻至重往下按压,以产妇没有明显疼痛感但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穴位按摩1~2次/d,每个穴位做100下按摩,间隔5 s,以揉法按摩收尾,连续按摩两个月。②电刺激盆底治疗[4]。利用盆底电刺激治疗仪对产妇进行盆底电刺激,电击频率为 10~80 Hz,脉宽为 30~720 μs,设置电流参数时以产妇没有明显疼痛感、盆底肌肉有跳动、肌肉收缩较强烈为宜。产妇行电击治疗1~2次/周,15 min/次,持续治疗1~2个月。除此之外,医生根据每个产妇的身体状况并结合产妇盆底肌力检查结果,为产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阴道持续收缩训练、阴道放松与收缩训练。
1.3.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的盆底肌力在Ⅱ~Ⅳ之间;②产妇都是足月分娩;③产妇没有行过盆腔手术或是阴道手术;④产妇在妊娠期没有发生漏尿情况;⑤医生实施干预手段治疗时产妇的依从性较好;⑥没有生殖系统感染病史的产妇。
1.3.2 观察标准 经过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腰骶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状况、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①根据电击刺激以及电诊断的结果,盆底肌力评定准则:0级即是阴道肌肉收缩连续0 s;1级即是肌肉收缩连续1 s并在重复1次的情形下可以持续1 s;2级即是肌肉收缩连续2 s并在重复2次的情形下可以持续2 s;3级即是肌肉收缩连续3 s并在重复3次的情形下可以持续3 s;4级即是肌肉收缩连续4 s并在重复4次的情形下可以持续4 s;5级即是肌肉收缩连续5 s并在重复5次的情形下可以持续5 s。当产妇的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则表示为良好。
记录两组产妇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观察组中产妇的盆底肌力0级的产妇为0名,1~2级的产妇为3名,3~4级的产妇为41名,5级的产妇为11名,其盆底肌力良好率为94.55%;参照组中产妇的盆底肌力0级的产妇为4名,1~2级的产妇为13名,3~4级的产妇为33名,5级的产妇为5名,其盆底肌力良好率为69.10%。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良好率为94.55%,较参照组的69.10%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5)。
医生施予治疗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腰骶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状况较参照组的好(P<0.05)。 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的腰骶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状况、盆腔脏器脱垂比较[n(%)]
产妇在分娩后,其盆底肌力下降,该症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该症状容易导致产妇尿失禁,还会对产妇产后的性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对产妇产后施予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腰骶部疼痛、压力型尿失禁、子宫脱垂等,虽然这些症状不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但是对产妇的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击刺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肌肉刺激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原理是在阴道内放置电极,电极通过传递不同强度的电流,从而对产妇的盆底肌肉、神经产生刺激效果,以此来增强产妇的盆底肌肉弹性,不仅能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还能改善产妇的尿失禁症状。据有关报道,女性盆腔功能下降不仅仅会导致尿失禁,还会导致盆腔器脱垂。对产妇施予综合性产后康复,盆底肌力训练主要是有意识的训练盆底肌肉的自主收缩能力,以此来增加盆底肌收缩的时间,促使产妇的盆底功能早日恢复[6]。
该研究中,对产后实行康复治疗的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施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观察组施予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地肌功能、腰骶部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状况、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良好率为94.55%,较参照组的69.10%高(P<0.05);观察组产妇的腰骶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状况较参照组的好(P<0.05)。可以说,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晋雅凌,高香转,冯思思.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5,47(9):1101-1104.
[2]吴玲艳.产后综合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4-65.
[3]李玉枝,时蕊,刘鸽.产后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9):83.
[4]周静,程莉.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71(8):97-98.
[5]管丽芳.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8):451-453.
[6]王丹丽,汪向群.产后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