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超 刘 龙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后果,建筑结构除了在设计阶段做好抗震设防外,还需要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加固手段。所谓消能减震技术,就是在原结构上某些部位附加消能减震装置——阻尼器,与原有结构构件共同作用,利用阻尼器中的介质做功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原建筑结构消耗的地震能量,提高了原有结构的阻尼,使得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得以减轻[1]。近年来,消能减隔震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采用,并且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强烈地震的考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消能震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的,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全面提高建筑结构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2]。
本文对位于8度(0.2g)区的某中学实验楼进行减震分析,减震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维空间弹塑性有限元设计软件ETABS,Midas-Gen对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该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前后框架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本项目位于8度区,工程总体概况如下:主体结构总高度12.15 m,室内外高差0.45 m,建筑占地面积:1 018.27 m2,总建筑面积:3 054.80 m2。地上3层,层高均为3.9 m。
该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类别:乙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Ⅲ类。
根据《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并结合本工程建筑结构布置情况,在建筑主轴线附近布置适当数量的人字撑式阻尼器,如图1所示。阻尼器类型有三种,分别布设在对应楼层上,数量及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黏滞阻尼器参数
类型阻尼指数阻尼系数CkN·m/s最大行程mm最大阻尼力kN楼层数量个A0.3500±7055014B0.3500±5555024C0.3500±3055034
本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将ETABS与SATWE减震前模型计算得到的质量、周期和层间剪力进行对比,以保证用于本工程减震分析计算的ETABS模型与SATWE模型的一致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相关规定,本工程设计选用NRG波、CPC16波和rgb波共3条。对三种波在频域内的综合调整,使得各条波与规范[4]相对应的不同水准设计谱基本一致,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
对未进行减震设计的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得到结构楼层的地震剪力,列于表2。由表2可以看出,时程计算的楼层剪力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所选的三种地震波符合要求。
表2 8度(0.2g)多遇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
工况反应谱NRGCPC16rgb时程平均值剪力kNX60256401760063286776Y59386250723264466643比例%X100106126105112Y100105122109112
利用ETABS软件分别计算三种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角,取平均值后与减震前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角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如图3所示,减震前,各楼层X方向层间剪力分别是6.7 MN,5.2 MN,2.8 MN;减震后,层间剪力分别是4.7 MN,3.5 MN,1.8 MN,各楼层X方向的层间剪力明显降低,最大降幅达40%。如图4所示,减震前,各楼层Y方向层间剪力分别是6.6 MN,5.0 MN,2.7 MN;减震后层间剪力分别是4.7 MN,3.5 MN,1.9 MN,各楼层Y方向的层间剪力有明显的降低,最大降幅达36%。
如图5所示,减震前,各楼层X方向层间位移角分别是0.001 8,0.001 6,0.000 9,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4]要求,减震后,各楼层X方向层间位移角分别是0.001 1,0.000 9,0.000 5,设置黏滞阻尼器后,层间位移角降低明显,最大降幅达44%。如图6所示,减震前,各楼层Y方向层间位移角分别是0.001 9,0.001 7,0.001 0;减震后层间位移角分别是0.001 2,0.001 0,0.000 6,由图6可见,设置黏滞阻尼器后,楼层Y方向层间位移角降低明显,最大降幅可达48%。
同样将Midas-Gen模型与PKPM模型中周期、质量、层间剪力进行对比,确保两个模型的相应数据基本相同,使所建立的Midas-Gen模型符合要求。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在进行减震前后的X,Y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角如图7,图8所示,在罕遇地震工况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0,在楼层设置黏滞阻尼器后,楼层层间位移角均有明显的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可达22%。
在框架结构中应用了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技术,并对该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在两方向上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均有明显的降低,最大降幅在40%以上。
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有明显的降低,最大降幅可达22%,说明应用了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1] 秦 容,谢肖礼.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新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4,27(6):3-10.
[2] 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3] JGJ 297—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S].
[4]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