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月 燕晓轩
(1.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辈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象征。“非遗”有着浓厚的以文华人的内涵,我们曾一度忽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给它们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需要去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美术书法;传统手工艺[1]。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非遗项目加入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还有很多非遗项目处于濒临消失的情况。其中较为严重的要数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了,主要由于本身表达的困境,本身表达包含着复杂的记忆程序传统舞蹈、戏剧曲目遗失严重等等。虽然国家在提升非遗的地位,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大学生对于非遗的了解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局限于互联网,而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有的学校有保护非遗让大学生接触非遗的行动,所以学校可能会有相应的与非遗有关的组织,比如说社团,或者图书馆等等,而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这些。虽然社会在发展,电子产品飞速发展,可能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网上也可以,但现实生活中能感受到的通过电子产品却不一定能感受到。这就要求我们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现实的接触与了解。
(一)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强大的文化资源库,拥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丰富资源,拥有现代化的设备、技术和人才。高校图书馆往往拥有比公共馆所更为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技术和人才,这对于保护那些无形的、活态的、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优势[2]。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从那些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中去了解、学习进而传承和保护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可能有时候也会由于太多而使自己很迷茫,不知从何开始,而图书馆就给我们缩小了范围——地方文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更能让我们了解所处地区的风土人情。
(二)积极参与学校有关非遗的社团活动
一般学校有与非遗有关的社团,社团就会有一些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会教给一些简单些的非遗工艺或者其他的。而授这些工艺的往往都会是一些艺人,通过参与这些课程的学习,既能学得知识,了解文化,还能和艺人接触,感受她们身上那种特别的对文化的敬重与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加深对非遗的理解。
(三)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大学生只有走出校门,深入民间,对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传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基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亲自体验,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神奇魅力。同时,社会实践获得的图片、音视频、文字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可以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收集整理的重要补充[4]。做调研跟着学校里的老师的话会更好一些,学校做非遗调研的老师在这个方面比较有经验,知道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与老艺人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亲身去接触也会有更多别样的感受。
[1]周唐梅.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型地方文献的保护[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05):77-78.
[2]孔凡娟.高校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意的问题[J].兰台世界,2011(15):74-75.
[3]布莉华,孙玲玲,姜新.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J/OL].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2018-03-28].
[4]叶福军.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遗保护的实践——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01):54-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