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谦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高低直接关系着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每一个机械零部件都是经历了一节又一节的机械加工工艺完成的。在每一道机械加工工艺中,都有着不同的技术指标和工艺标准,不管机械零部件的要求如何,最终都是要满足一道道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指标和参数,才算最终完成。一般情况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繁琐,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系统的机械加工工艺制度和流程,以此对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进行监管和约束。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的一种工艺流程。机械加工工艺在机械零部件的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的机械零部件,其具体的机械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具体的参数指标也不一样。所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加工工艺,以此保障机械零部件的质量。
(一)定位误差
假如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人员不能有效科学的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准确定位,在加工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误差,很难选出最合适准确的几何要素。如果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人员在设计和产品定位上不一致,就很容易产生基准不稳定的问题,进而产生机械加工产品的误差问题。这是因为定位的不准,机械零部件的配合出现间隙,从而导致机械加工工艺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问题。
(二)机床制造误差
机床制造误差机械加工工艺中最常见的机床方面的误差之一。机床制造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机床运行中的机械运动产生的摩擦。机床制造误差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导轨误差、主轴运转误差和传动链误差。这三种误差都会对机械加工零部件产生或多或少的误差影响,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导轨是机床可以正常运行的前提,可以保证机床各部分的准确位置。如果安装不合格或者使用中的磨损,会很容易导致导轨产生误差。其次,主轴运转中如果因为运转量或者运算速度不稳定,导致机械设备产生磨损,进而导致实际的运转数据和设计的运转数据不一致,就会产生主轴运转误差,对机械加工零部件的质量产生影响。最后,传动链是在机床运行中对整个过程进行能量传递的部分。如果传动链两端的传动机运转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机床的运转中链条和传动机产生磨损,进而导致传动链的两端产生距离,产生传动链误差,对机械加工零部件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加工器具误差
加工器具误差是在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使用道具和夹具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如果在使用道具和夹具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几何误差,就会对机械零部件的加工产生严重的误差,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道具和夹具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导致加工的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与设计的不一致,导致生产事故。
(四)零部件变形后的工艺系统误差
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生产,需要使用材料强度低于道具、夹具、机床的,否则很容易产生形变误差,及零部件变形后的工艺系统误差。比如,对于直径加工的内部直径要求比较小的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刀杆硬度过小就会导致其发生形变。另外,对于加工材料的质量不均匀,或者加工切削力的变化这些现象,都会导致零部件变形后的工艺系统误差。
(一)减小机械加工中的直接误差
减小机械加工中的直接误差,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在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所有误差,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有效降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误差,需要重视加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从机械加工开始,一直到加工完成的全过程,都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误差,要及时补救改善。只有在机械零部件加工的全过程密切关注,提高警惕,才能有效减少直接误差的产生,并能在误差产生时及时补救,减少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误差补偿
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时,总有一些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误差补偿法来最大程度的对误差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小,降低误差。误差补偿法就是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选择最合适方法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从而实现降低机械零部件加工误差的目的。
(三)减少温度变形
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冷却液,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零部件的温度,减少温度造成的产品变形,进而产生误差。冷却液的使用可以控制因道具温度产生的变形层面的产品误差,利用迅速降低道具和产品表面的温度实现。另外,还可以利用润滑剂来减少机床运转时与热源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温度的升高,减少温度变形。总的来说,冷却液是减少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产热的最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产生的误差。
综上所述,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产生的误差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增加加工成本。同时,也会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产生影响和阻碍。所以,有效减少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误差,需要相关人员在加工过程的各个方面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1]王秀丽,魏永辉,蒋志强,等.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分析及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5(24):52-54.
[2]赵强.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误差问题及对策分析[J].轻工科技,2016,32(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