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到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络超过6.95亿。10岁到3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7%,即5.39亿,此年龄段人的上网率超过75.5%,[1]他们是最具活力的人群,是传播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网络文化产生的冲击力让传统阅读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的阅读方式从读图时代逐步发展到微阅读时代。微阅读的明显特征是数字化阅读,以快捷、方便、短小的资讯为主要阅读内容,在以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手机报、微信、微博、电子书、飞信等平台上实现阅读。微阅读的出现改变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更新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模式,也使高校图书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微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使阅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静态变化转向动态变化,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更多乐趣。微阅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到的特点。
微阅读是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资源增加、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广义上,微阅读是短时间实现阅读的方式,不限制阅读环境、阅读媒介、阅读内容,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进行阅读。在微阅读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内容上限。人们可以在微阅读中看到长篇、经典的文章。2011年开始,随着各种平板电脑、iPad、智能手机的出现,微阅读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喜欢用微阅读填充各种碎片时间。
随着3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既拥有通信功能,也能够收发微博、参与网络社区、接收媒体信息等,是最方便快捷的数字化移动媒体,也成为日常阅读的重要工具。微阅读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大部分微阅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内容,图片可以是PS、偷拍、摄影作品。微阅读和传统阅读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读者在评论、分享阅读体会时,也逐步拉近彼此的距离。微阅读空间、时间较为灵活,在任何时间都能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实现阅读,不但能满足人们短时间获得信息的要求,也可以提高碎片化时间的价值。
微阅读终端的大多数使用者是年轻人,而大学生是这个年轻群体的代表者,自然成为微阅读的主要受众。对于大学生和图书馆而言,微阅读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首先,微阅读促进全民阅读工程的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是国家提出的增强民族素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工程。近几年我国全民阅读率逐步下降,半数以上的人承认自己的阅读量在不断降低,在调查不读书的原因时,很多成年人给出的答案是“工作忙”。而微阅读的发展能够改变此阅读颓势,有效加快全民阅读的发展进程。
其次,微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和提升文化素质。每一种阅读形式都会影响人的知识产生和积累。微阅读是广泛的阅读行为、新型的学习方法。[2]微阅读能够增加阅读时间,人们使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阅读,符合快节奏生活的基本特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期,海量信息包围着每个人,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可以借助微阅读浏览信息,进而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层次阅读。微阅读能够更好地让知识沉淀与积累。文化素养的积累过程中是漫长的,需要深层次阅读,在思考、分析中得到知识,也需要借助丰富的资讯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逻辑思维”是微信圈关注度较高的,每天罗振宇将人生哲理录制成简短的语音,尽管很短,但引人深思、反省,每天收听会引导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形成。这是微言大义、小中见大,微阅读对于积累知识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随着微阅读的发展,人们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既节约时间,也有效增强信息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很少有人在图书馆费时费力地查询纸质书刊资料。图书馆的一些功能已经被网络所取代,降低了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依赖性和使用率,读者不再将图书馆当作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3]高校图书馆以教师、学生为服务对象,而他们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群体,大都青睐于网络阅读。虽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具有优良的环境和内部设施,但师生想从学习、工作中抽出大量时间进行阅读的难度很大。网络信息获得方式快捷、信息数量丰富,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得信息。就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读者把图书馆当作自修室,没有充分利用馆藏书籍、资料,到馆的人数明显减少,这和电子资源下载率、浏览量持续上升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微阅读让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创新阅读服务模式,通过微阅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其文化素养。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支持微阅读。高校图书馆是师生阅读的重要场所,每一种阅读方式的诞生,图书馆都要予以支持。微阅读出现的时间较短,但发展势头迅猛,已融入生活的每个层面。随着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和普及,微阅读拥有数量众多的阅读群体和宽广的发展空间。图书馆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变革,鼓励、支持读者选择阅读方式,分析与研究微阅读的特征和内涵,[4]做好物质、理论和思想的准备,引导和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利用微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高校图书馆要促进微阅读。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利用率不断减少,而全民阅读率却在逐步提高。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获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下载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纸质书刊的借阅却无法得到大学生的重视。闲置的纸质资源会浪费很多文献资源。微阅读的诞生让图书馆获得良好的宣传方式,提高不同资源的利用率。
再次,高校图书馆要做引导微阅读。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而学生又是开展微阅读的主要群体,引导大学生阅读是图书馆重要的责任。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为研究型,而微阅读所具有的碎片化特点导致知识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也无法验证其知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图书馆要引导微阅读模式,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在微阅读时代,传统阅读的主导地位逐步丧失,但不管哪种阅读模式,都离不开阅读对象。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量特别巨大,在传统阅读中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如提取、整合文献信息,通过微阅读途径进行利用。传统阅读体系的大量资源是微阅读平台上取之不尽的营养。
设计微阅读个性化软件,可以对大学生阅读方向进行引导。[5]无论是移动终端、电脑终端的APP软件还是微阅读平台,都可以直接和读者沟通。对大学生来说,是否喜欢网络终端某种新生事物,与其软件质量有直接关系。假如高校图书馆可以设计具有海量信息资源、强大功能、个性化应用、亲切界面的阅读软件,就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更关键的是,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软件优势,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阅读行为,更好地梳理阅读思路,让微阅读能够向着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
第一,微推荐。这是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用简短的描述和优美的图片推荐图书馆的图书,推荐的品种宜少不宜多,图书介绍与推荐理由尽量做到精辟、短小。微博、微信目前已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服务平台,也是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助微信构建起微推荐系统。在微信公众号搜索体系中,以“大学图书馆”为关键词来搜索查询,找到的大学图书馆公众号超过两百个。与图书推荐相关的部分,既要包括图书馆展示给读者的近期要采购书籍信息、新书介绍、借阅排行榜,也应该把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并建立读者荐购图书的栏目,达到读者与图书馆双向推荐图书及阅读互动的目的。
第二,微电影。此处所说的微电影是以对微阅读有较强宣传或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可以通过直观的角度体现高校图书馆和微阅读的面貌和状态,通常体现出很强的角色代入感。大部分微电影是由高校学生自发拍摄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和发现是校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大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并乐于接受影片释放的信息,进而发挥出宣传微阅读和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例如,北京大学为纪念图书馆建成110周年而拍摄的名为《天堂图书馆》的微电影讲述了祖孙间的故事,将北大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融入影片中,不但彰显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经历,也体现出与图书馆有接触的人的未来及过去,让观众在温暖的情愫中深刻了解图书馆。
第三,微应用。高校图书馆要开发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应用系统。这方面一些数据库商走在高校前面。例如,博看网是发表数字报刊较多的网络平台,读者或者在多媒体上欣赏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就能够看到网站提供的下载版、语音版、电子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以适应各层次读者要求。另外,APP还能搜索、浏览学校网上的信息与新闻。此款软件为不同高校图书馆提供检索服务,能够下载随书光盘,可以进行IBSN扫码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