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国佳
基层图书馆作为承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枢纽之一,一直发挥着储存、传播文献信息,丰富基层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基层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图书馆也迎来了市场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新机遇。随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用户消费要求的持续提高,基层图书馆也同样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在这一背景之下,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及机制的深化改革,加快运营体系的充分转型,无疑成为新时代基层图书馆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指出的是,公共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长期偏低,市场竞争机制运转不畅,馆内人员变动性大,流失率高,第三方监管和督导机制不完善等,是制约当前基层图书馆深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因此,基层图书馆应当将逐步提高公共文化市场开放度、优化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馆内人员综合素养以及加强精细化监督管理等作为主要突破口,稳步实现发展理念的充分扭转和运营模式的深度更新。
图书馆作为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扮演着储存和传播文献信息、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角色,是影响区域文化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均呈现出日益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全新变化。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任务,这也让基层公共文化事业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更为注重文化生活形式的多样化和体验的个性化。这就要求基层图书馆的定位与功能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面对公共文化发展出现的新常态,基层图书馆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精准捕捉基层社会主流的文化意识与消费观念,同步调整及更新现有的发展观念和管理制度,探索更加新颖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为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大数据和数字化进行软硬件升级,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加快改革速度、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流途径之一。与基本上完成技术改造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相比,当前基层图书馆正集中进行大数据应用,打造数字化文献信息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便捷和充实的阅览选择和体验。大数据及数字化的推广和普及,改变了民众对文献信息的固有认知,导入了更加智能和便捷的获取方式,给予受众极大的体验冲击,由此也对基层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不再将图书馆视为搜索、查询和获取档案信息的核心场所,而是希望它成为一种彰显自身个性和文化品味的生活场所。因此,对于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的基层图书馆而言,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继续普及大数据技术及加强数字化建设,而且应当实时捕捉和解析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步完善原有的管理服务制度,不断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带动力,充分发挥自身对基层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基层图书馆的机制和体制改革也进入了快车道。其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改革的重点。其效果的优劣,无疑成为影响当前基层图书馆改革实效性的关键。长期以来,受制于“政事不分,管办混合”等弊病的干扰,基层图书馆一直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员构成复杂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严重削弱了其对于基层社会文化发展的驱动效用。因此,基层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必须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进行稳步推进,逐步导入现代化的理事会机制,并使理事会充分掌握决策权,提高民众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参与度,形成多方参与和共同磋商的管理格局,规避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建立透明及高效的决策体制。同时,基层图书馆也要以理事会为管理核心,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督核查机制,明确划分不同岗位人员的权限,形成合理高效的分工协作制度,逐步构建起公开公正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改革的深化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推动下,政府开始加大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过,由于当前配套的第三方服务商仍存在较大缺口,公共文化市场化的开放程度偏低,市场活力不足,很难形成良性的外包服务生态。尤其是在基层地区,具备独立运营资质及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机构偏少,很难参与和完成政府的招标与承建任务,使市场供需出现了严重失衡。此外,当前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普遍处在试点阶段,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政府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又尚未建立有效的全流程监督机制,难以规避监督不力及权力滥用等情况,很难形成公开和有序的发展格局。这使得部分具备相当实力的第三方企业,大多持观望的立场,并不愿主动参与到公共文化市场竞争生态之中。
基层图书馆的市场化改革,在极大激发释放行业潜力和活力的同时,也因为人事编制管理上的全面变革而导入了整体外包模式和施行了合同聘用制度,让一些发展观念相对陈旧且依赖“吃大锅饭”的馆内人员遭到竞争淘汰而离开这一行业。这成为基层图书馆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基层图书馆的企业化发展,并未同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在薪资待遇、绩效考核和升迁变动上仍存在透明度、合理度有所不足等突出问题,难以为馆内人员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这无疑容易弱化馆内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馆内人员的不断流失,不仅降低了整个图书馆的运转效率,而且妨碍了政策和制度的落实与推广。这自然不利于基层图书馆的协调稳定发展。
企业化运作是当前基层图书馆实现市场化转型的重要途径。随着整体外包模式的推广与普及,基层政府开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方。相应地,承包基层图书馆业务的第三方企业掌握了更为直接的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权力。在逐利意识的驱动之下,企业将获取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经营图书馆的最主要目的。企业会有意淡化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属性和功能,并在基层图书馆中导入商业化及有偿性的产品和服务,减少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推销各类图书与服务,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过于侧重整体外包的企业化运作,给予企业较大的自主运营权力,使政府相关部门不再具备直接管理基层图书馆的权能。尽管基层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能行使一定的监督权利,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方,利益相关因素的大量存在,无疑很容易弱化其对相关企业的监督力。所以,建立和健全第三方监管督导机制也成为影响当前基层图书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基层图书馆应当在继续加强纸质馆藏文献资源储备的基础上,同步优化现有的数字文献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融合发展的运营体系;应当立足新时代基层地区的发展实际,重新定位基层图书馆的社会属性与功能,构建更为透明和高效的文献资源采购与整合机制,不断扩大纸质与数字文献的储量,打造开放共享与共建共赢的馆际联盟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之上,围绕专题文献馆、主题馆中馆以及线上体验馆的深度开发,基层图书馆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特色化的馆藏文献建设体制,确保文献资源的充分储备和高效传播,进一步发挥自身对于基层地区公共文化的引导和驱动。
基层图书馆需要依据新时代基层民众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演变,逐步导入全民阅读服务机制,以契合受众差异化要求及引导基层公共文化良性发展为核心落脚点,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全民阅读服务网络的建设与推广中来。基层图书馆要通过打造图书文化活动品牌,将公益性的社会交流活动规范化,大力推动特色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以及“共读一书”等大型活动的常态化,激发基层民众参与、支持乃至传播全民阅读模式的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第三方文化机构推动全民阅读普及,借助合理的商业化宣传,拓展新兴消费市场,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同步获取。
基层图书馆要逐步改变过去依赖讲座、沙龙和图书展览等松散活动的管理方式,逐步推动图书馆业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运作。通过加强对外服务制度与内部管理机制的协同性,提高外部合作和行业协作的交互层级,并逐步拓展到资源建设、布局以及人事管理领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精细管理体系。此外,也要加强与基层区域内其他教育文化机构的沟通和合作,聚合各类优势资源,建立馆际联盟发展机制,营造开放和共享的共赢式运作格局,充分保障均等的基层民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基层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力和驱动力。
一方面,基层图书馆要加快推进法人理事会机制的建设与推广,遵循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基本原则,形成多方参与和共同磋商的运作格局,加强法人自主权,不断健全理事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考察审核和公示评比的力度,持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应当依照相关政策规定,逐步扩大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和收入分配的自主权等,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绩效考评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评价与反馈,建立与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发展合力,有效推动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深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