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的古诗词教学探析

2018-01-24 23:23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意境

贺 丽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古诗词教学中,一直都是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体会诗词所流露的情感为主,而对古诗词特有的韵味等方面挖掘不深,导致如今的古诗词教学缺少了一种独有的味道。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依据古诗词的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结合古诗词语境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把握古诗词的语调、韵律与节奏,进而真正体味到古诗词所流露出的情感。基于语境的古诗词教学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把握节奏美

朱光潜在《诗论》中曾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从声音这个角度来讲,节奏有长短、高低、轻重、疾徐之分。因节奏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诗词朗诵的时候所停顿的时间也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只有依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古诗词的朗读节奏,才能使古诗词朗读显得更加抑扬顿挫,富有魅力。

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诗,主要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平常的古诗词教学中,在诗文朗读的停顿方面,多数学生是这样处理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停顿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朗读声音的长短、高低以及语气上轻重、疾徐的指导,于是,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进行了如下处理:

日照(平)—香炉(平)—生紫烟(平),遥看(扬)—瀑布(平)—挂前川(扬)。

飞流(稍快)—直下(干脆有力)—三千尺(干脆),疑是(平)—银河(平)—落九天(舒缓)。

这样基于古诗词语境对朗读停顿、快慢、语调的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古诗词朗读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单一过程,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古诗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就这样,他们对古诗词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在上述案例中,我主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在诗句的停顿、语速快慢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此教学,学生在诵读古诗的时候就会更加抑扬顿挫,具有情感与韵味,这样教学有效避免了古诗词朗读千篇一律现象的发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体验,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朗读古诗的乐趣。

二、感悟音韵美

押韵是古诗词一个明显的特点,主要是指在韵文创作的过程中,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运用上,都使用韵母相同或者相近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使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除此之外,讲究平仄、对仗等也是古诗词的显著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就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在旋律以及音韵上的特点,提升学习效果。

如《江雪》这首诗的内容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首诗中,第一句、第二句以及最后一句的句尾“绝、灭、雪”都押韵了一个共同的字母“e”。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时,虽然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押韵以及韵脚等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但教师应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也就是说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范读的形式朗读古诗,并着重在押韵的地方进行重读,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样朗读的好处,并自觉养成这样朗读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在诵读或者咏唱的时候,就自然读出了一种铿锵之感与和谐之感。这样教学,古诗词的音韵美之特色就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在上述案例中,基于古诗词语境的教学,我主要从诗词本身去挖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也就是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精彩。如此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从容,真正上出了古诗词的精彩。

三、探寻结构美

古人一般把古诗词的结构称作是章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把握古诗词在创作结构上的特点,教师应从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情景合一”的特点入手,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古诗词语境,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感受。

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首诗中,古诗的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为读者展现了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幽深的小路,小路旁边还有几棵树,这几棵树上有花朵落下,新的树叶还未长出来……这两句诗是纯景物描写,为儿童捉蝴蝶进行了恰当的铺垫。而在古诗的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中“急走、追、寻”则是以人物动态描写的方式展现了农村春天孩童的快乐,这种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给人一种恬淡、宁静而又天真、稚气、活泼的感觉,充满了魅力。在教学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先找出诗中的景物、人物,再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这种有静有动描写的好处。如此教学,情景合一,动静结合,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结构内涵之美,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词,把握诗词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我主要从古诗词在结构上的特点等方面引导学生解析、赏析。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读懂了古诗词,了解了诗意,而且诗词的内涵特点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体会意境美

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讲究意境是古诗词最显著的特征,感受意境美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但实际上,这种美并不是直接呈现在明面上的,教师只有在古诗词的语境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抓住意向,鼓励学生品析、想象等,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如《渔歌子》这首词主要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捕鱼的情景。这首词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不仅写出了江南水乡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白鹭飞”“鳜鱼肥”给人一种惬意美好的心理感受。但最能打动人的则是这首词的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这句词中,不仅写出了渔夫的衣着,“斜风”“细雨”“不须归”也把渔夫的从容、江南水乡二月春江水满、烟雨迷蒙似幻似真的情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而使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久久回味不绝。

在上述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进行赏析,这样一来,雨中青山、白鹭飞、鳜鱼肥、江上渔舟、不须归等意境美就自然地流淌于学生心间,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以及他们学习经验的丰富,教师不应单纯地把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真正从古诗词的语境出发,对学生进行节奏、音韵、结构、意境等古诗词韵味方面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让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意境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