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形式、思维、情感交融的低年级语用教学

2018-01-24 23:14施英豪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童谣语境文本

施英豪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重中之重,学生具备这样的语用能力不仅能获取新知,还能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美文鉴赏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体落实还远远未达到应有的程度,笔者结合课堂实际,从语言的形式、思维、情感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选择适切儿童发展的内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语文素养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一、关注语言形式,吸纳文本语言,恰当迁移

教学中,我们常常只关注文本中具有独特表现力的字词、句子,而对文本中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缺少专门的训练。要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须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说写中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低年级的语用教学尤其要关注语言形式的内化。

如教学《家》一课时,在学生反复诵读,发现文本的优美语言后,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导学单:

1.现在大家知道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它们的家在哪儿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出示:我把( )送回家,( )是( )的家。

2.同学们,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我们大家也有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是什么?(出示词语:祖国。)说说你观察到的祖国是怎样的?

3.其实,我们也能成为小诗人呢。(出示:蝴蝶,沙漠……)你们看,图上都有些什么?你能仿照课文中的说法说一说他们的家吗?

4.为什么会这样说——()是( )的家?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文本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是( )的家”。借助图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吸纳文本语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进行仿说练习,从模仿语言形式入手,进而初步感悟所说的两个事物“( )和( )”的关系……这样处理,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再发展,在积累语感方面也向纵深行进。

二、关注思维发展,紧扣理解感悟,比照联想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理解,包括对语言文字思想内涵和语言文字形式的理解,既是一个思维的逻辑推理过程,又是包含诸多思维与想象等复杂心智活动的实践过程,呈现为理解与感悟两种基本方式。理解与感悟的过程实际就是“比照与联想”的过程,以语言为核心的比照与联想,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如教学《水乡歌》一课中的比喻句“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时,可以这样设计:

1.出示图,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找出白帆与云朵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作者把白帆片片比作白云朵朵,多美呀?我们能不能也来说这样的句子呢?小船弯弯像____。荷叶圆圆像____。棉花____像____。____像 ____。

比照和联想的核心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入比较,丰富联想,将语言文字的内涵和形式理解透彻,领悟到位。此处的说话练习要分步走,先指导学生看图,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推进,让学生说出白帆是白色的,白云也是白色的;白帆在水面上移动,有飘动感,云朵在空中飘,也有动感。最后再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讲能构成比喻句的两者之间要有共同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文本语言的奥妙;同时聚焦语言,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处理,让学生品悟了文本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了思维,真正学懂,搞明白,他们的语用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三、关注情感体验,激活生活积淀,还原语境

言语作品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下语言活动的智慧结晶,语境与言语一道生成。还原语境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作品中蕴含着的独特思想与情意,进而更加真切地领会作者如此说、如此写、如此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获得语境中的言语智慧。在教学中,学生带着积极上进的情感体验,就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无穷的活力,甚至大放异彩。

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为使学生读懂课文后能形成独特的体验,设计了一个环节,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播放课件《早春图》,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小草、野花欣欣然眨着眼睛,卡通动漫动态的画面……这些马上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他们的语言变得灵动起来。有的学生说:“嘿,小草你好,让我们握握手吧!”有的学生说:“小花你好,你真美丽,我们交个朋友吧!”有的学生说:“小心小心点,小鸭子你要游到哪里去呢?”……激发情感体验之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充满了童趣,鲜活生动。有学生说:“昨天我刚买了一个发卡,现在看到这篇课文,我就想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姑娘的发卡吧!”有了情感体验,学生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教师趁机鼓励,又接着说:“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想象,使我们的比喻更有创意,还可以把句子形式改一改。”学生们听后激情高涨,又说出了许多漂亮的句子,如:“迎春花是春姑娘心爱的小喇叭。”“你看,小燕子穿着晚礼服在天空中飞舞,那是春天的使者;长长的柳枝垂到河里,那是柳树姐姐在和小鱼做游戏呢!”

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激活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发了类别联想,实现了语境还原,怪不得学生课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语言瞬间有了无限魅力。课堂上,学生从文本中,从还原语境的交流中,习得了范本语言,更是接通了生活实践,捕捉了语言中的“真金”,焕发出语言独有的韵味与表现力。这样的课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四、关注形式、思维、情感的有机交融,提炼言语智慧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选择的教学内容应紧扣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关注形式、思维、情感的融合,能使得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升,在知识层面看得懂,在方法层面学得会,在能力层面带得走,体会学语文很好玩有乐趣,为其终身幸福奠基。

如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他睿智幽默,堪称教育界的“老顽童”。他执教的群文阅读《童谣童趣》妙语连珠,创设的情境又活泼又有内涵,嘲讽自黑却又巧用激励机制。他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生发出的思维火花、呈现出的言语智慧让人惊叹,催人思考。教学中,赵老师出示多种节日童谣,用风趣的语言鼓励学生通过大胆的观察、比较与筛选,从中找出关于春节的四首童谣《过新年》《贴窗花》《年谣》和《弹歌》。赵老师深谙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的童谣在形式上可读可诵可唱,可拍手可捶桌可跺脚。如童谣《贴窗花》的内容是:“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啦,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贴个……”不仅如此,赵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品读诗歌言语的奥妙,通过讲解,引导学生适时猜测、想象,知道了为什么要贴窗花,原来贴窗花又美观又能防兽又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赵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打开思维的百宝匣——听赵老师讲解窗花“重睛鸟”来历时,静默专注;发挥想象猜测时,乐于思维,发现押韵意趣之美;师生创作诗歌“一个深圳老头子,一群上海小孩子,老头子晃着脑瓜子,小孩子踩着脚丫子,老头子小孩子,唱童谣找乐子”时激动不已,又笑又叫……在课堂上,与会代表都听得入迷,难怪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

在低年级阶段,形式、思维、情感交融的语用教学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去体验美好,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童谣语境文本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