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豪
日常的修行
文|广豪
有些东西是文以人传,比如袁枚李渔们太有才,写什么都流传。
有些东西是人以文传,假使没有《海上花列传》,韩邦庆的声名恐怕不像今日,如果少了《浮生六记》,沈复也早已淡入历史的底色深处了。
沈复在沧浪亭畔出生的那一年,正值大师曹雪芹辞世。所以沈复像是曹老爷子转世,上辈子说尽别人家的事,这世便要过自己的日子。自然过日子比不得红楼一梦,柴米油盐,平凡坎坷,但沈复与妻子陈芸却于暗淡生活之中生发出无限明快趣味来。《浮生六记》卷一为“闺房记乐”、卷二为“闲情记趣”,卷三为“坎坷记愁”,卷四为“浪游记快”,各卷均以一字点睛,即乐、趣、愁、快。可惜六记缺二,此二记存世与否,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一桩公案。
1935年,上海曾出版所谓“首尾俱全”的《浮生六记足本》,包含有卷五《中山记历》和卷六《养生记道》,可后经专家考证为伪撰。2008年,此事终现转机,香港《文汇报》连载毕彭令所撰文章《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发现的卷五佚文,为清代著名学者钱泳手录,佚文藏在《钱梅溪手稿》“杂记”部分之中。可惜,卷六还渺无音讯,吾等只能从“民国本”中抚卷遥想。而单从未经史学界确认的这卷六《养生记道》来看,苏州人沈复不单是个情种,而且还是一个功夫高手,养生家。
卷六即便是作伪,代笔之人也一定是高手,深谙沈三白的脾气性格。和存世的几卷一样,在卷六中沈复有着精致的生活美学:“养生宜常,晨入园林,种蔬芟草,灌花莳药;归来吟古诗,临古帖,抚古琴。睡不在多,以神凝梦甜为佳。菜根粗饭,胜于珍馔。知已聚谈,小饮无醉。勤练太极,寒署不侵。长此以往,乃祛病之方。”值得注意的是,沈复笔下此时出现了太极二字,而且,他还有很深体悟,打拳时要舒缓,由始至终,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并调息吐纳。《浮生六记·卷六》中记载:“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练习以前,先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并非道家之守窍也,只须屏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自首至尾,联绵不断。”
如果沈复的《养生》一卷确实为他创作,那么三白先生就练过太极拳,而且他还是高手。能讲出毫不使力的人,必然深得以柔化刚,阴阳互生的太极之理。那么沈复的老师又会是谁呢?常人多以为1832年前,近代的太极拳尚未在江南传播,沈复不可能有练拳之实,而其实,太极这一内家拳很大可能是戚继光在抗倭海战中得波涛浮沉之力启发而揉合中华武学精华创立的,戚继光《拳经捷要篇》就是最早的太极拳经典,而世人认定的王宗岳和陈王廷远远在戚继光之后。苏州太仓等地多有戚家军的练兵场,太极功法在苏州流传自是如鱼得水,但我以为,三白先生公开称戚继光流传下的内家功法为“太极拳”,应堪称近代南方第一人。
三白先生笔下没有惊世文章,没有玄奥要义,返观其文字,记录的都是苏州人“瞎爬爬”的日脚。在那些平淡有味的文字里,种花、观荷、弄墨、习拳和读书一样都是滋养。为什么大家觉得沈复的日子过得有味道,就在于他展示了传统士人活生生的生活方式,他把日常生活当做了修行,他毫不使力,轻轻松松,过了一段松松灵灵的人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