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花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 6》)
师:这里有三句话。每句话里都有“好”字。那么,这些“好”的读音都相同吗?根据你的经验,该如何读?
生:我觉得在第一句话里应该读“hào”,有爱好、喜欢的意思。在第二句里读“hǎo”,“好书”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书。
师:说得不错!第三句中的“好”字又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hǎo hǎo”读书,是认真读书的意思。
生:我也觉得第三句话是要我们认真读书。但这里的“好好”应该读成“háo hǎo”。
师:你说得对。这里的“好好”应该读成“háo hǎo”,第一个“好”字变调读成第二声。
……
在不同的语境中,汉字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发生了变化。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查字典找出“好”的读音,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分别辨析了不同语境下“好”的读音以及意思,正确地认读了“好”字的读音。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可以凭借经验准确认读。但有些字音,学生需要查一查它的读音,联系语境理解字义。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中有“松散”一词。学生初读的时候,常读成“松 sàn”,应如何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呢?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查一查“散”的读音,发现“散”有“sǎn”和“sàn”两种读音。“在什么时候,它读‘sǎn’,什么时候读‘sàn’呢?”学生查了字典后发现,在表示“散布、分发、由聚集而分离”等意思的时候,它读“sàn”;在表示“没有约束、松开”等意思的时候,都读“sǎn”。课文里,“松散的沙子”中,因为沙子是没有约束的,应该读第三声。
学生通过查字音、解字义,明白在不同的读音下,同一个字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义的方法。
有些多音字,学生辨析起来较为困难,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对于这样一类多音字,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加以关注。
出示:
1.闷得慌 天气闷热
(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mēn]
(2)心情不舒畅。[mèn]
2.供不起供他读书供你两顿饭
(1)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gōng]
(2)被审问时述说事实。[gòng]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读一读词语,讨论上面的加点字应该选择哪个读音。(生讨论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认为“闷得慌”“天气闷热”应该分别读mèn和mēn。
生:“供不起”“供他读书”“供你两顿饭”这三个词语里,“供”都读第一声。
师:那么,你能用它的其他读音组词吗?
生:口供、招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联系语境加以选择,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一致看法,准确地辨析了多音字,加深了对多音字的理解。看似简单的练习,却处处渗透着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有关多音字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语境、字义入手,逐步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在提高他们识字能力的同时,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