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波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均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内容意义,二是形式意义。整合单元文本资源,从中挖掘读写迁移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教材范例的语言魅力,提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名著”,包括《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和《清平乐·村居》四篇文章。每篇课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心声最直接的方式,本单元课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结合高年级的学习目标,我将单元的读写迁移点确定为:“写好人物对话,让‘语言’传情,用文字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整理林冲和洪教头的语言,让学生对比品读,体验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1)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2)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文中的人物形象为何这么鲜明、呼之欲出呢?经过一番朗读感受后,学生展开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即人物个性;用不同的语言展现不同的人物个性,即个性语言。正是因为关注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语言,课文表达才会这样富有魅力。
在《少年王冕》一文中,母亲让儿子辍学放牛的话语充满了无奈和不忍。儿子说“闷得慌”“快活些”实为善意谎言,展现了拳拳孝心和难能可贵的懂事。人物对话看似平凡,但字字含泪,句句藏情,使人不禁为母慈子孝的人间真情所动容。
想要了解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除了倾听人物语言,还要关注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表情等细节,这些也是展现人物情感的重要因素。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黄鹤楼送别》)
透过这些加点的词句,我们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和俩人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倘若我们只是一味地关注人物所说的话,而不去关注人物的神态举止,便难以深入理解这份沉甸甸的情谊,学习所得就显得非常有限了。
通过阅读单元课文,学生领会了人物对话的写法。于是我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角色对话,感受语言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期中试卷发下来,我居然考了一百分,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同桌张大了嘴巴,____:“_____!”而语文课代表_____,不以为然地说:“_____。”王老师走过来,____,亲切地说:“____。”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用填空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阶梯,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了语言表达的障碍,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课堂拓展运用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自主习作探究或组内成员之间合作交流探究,把课内学到的方法延伸到其他生活场景的习作中去,从而拉近语文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促进语言和精神生命的共同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熟悉的场景进行仔细观察,如清晨热闹的菜市场等,把人物之间的对话写清楚,力求展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以致用,是语言发展的现实诉求。积极开展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