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豪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视唱练耳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视唱练耳课包括视唱、练耳、听觉分析三个教学环节。在我国,视唱练耳长期被认为是以识谱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对此,国内外的音乐教育家则有着不同的见解;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认为视唱练耳课的目的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是不正确的,学会读谱和准确的演唱只是教学的必要基础和解决较困难的任务的必要条件,组织和发展和声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1]王光耀教授也在他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当中提到:“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可以发展以下技能:准确理解和明辨基本音乐要素;主调与复调音乐手法;和声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理解、感受音乐和表现创作音乐的能力等等。”[2]所以说,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以识谱为目的的课程,而是通过对视唱练耳的学习。
有一部分的同学和老师认为视唱比练耳更加重要一些,因为视唱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等方面,视唱唱多了,自然就会有音准和节奏的概念。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王光耀老师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中也曾提到过,“那种把视唱能力看作是视觉的活动或主要是视觉起着主导作用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视唱练耳中听觉训练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笔者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内在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看谱视唱,还是构唱甚至是模唱,都是需要内在听觉的支撑,如果没有内在的听觉,是不可能把音唱准的。例如,在进行演唱时,我们看到谱子可以预先想象出他的音响效果,如果想象对了,你的演唱肯定也是对的(其中也涉及到演唱者对自身嗓音的控制等问题),但是如果想象错了,你的演唱肯定也是音准偏离,节奏混乱。那么,这个想象的过程就需要演唱者内在音乐听觉来支撑。
另外,听觉训练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音乐有快速感知和瞬时记忆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从感官上熟悉音乐的曲调,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记忆音乐,需要我们不仅仅只是记住音乐,还要对音乐进行大量的分析,抓住音乐进行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音乐。
听觉训练对视唱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练耳与视唱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它们既是对立的状态,同时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最初的学习当中,一般都是先有视唱的训练,通过视唱练习在内心建立起一定的节奏感,音程感,调式感等等,再通过大量的听觉训练来验证、巩固自身的节奏感和音程感。内心有了稳固的节奏感和音程感之后,当你拿到一份新的谱例时,心中就已经提前有了谱子的音响效果,才能够准确而自信地唱出旋律,否则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听觉的训练必然也会提高视唱的能力。
从另一个简单的方面来说,听觉训练也可以很好地练习记谱的能力。音乐学习者最初开始进行听写训练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例如:谱号、调号以及临时升降号的写法、音值组合法是否正确等。在后期的训练中,我们还会接触一些实际交响音乐作品的听写,会遇到更多谱面上的问题,例如:乐器名的拼写,乐器常用的谱号,以及乐器是否为移调记谱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我们的听写练习当中慢慢得到解决。
听觉训练还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当中,老师给我们准备的听写内容都是对应我们的实际水平,有许多也都是比较经典的实际音乐作品的片段,这样的训练,就可以让我们循序渐进,有条理地学习音乐。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慢慢地、科学地提升。例如:在旋律听写中,老师准备的旋律中可能会有一些模进的手法,离调或者转调的手法;在两声部听写当中,又可能会有一些复调对位的手法,那么我们通过这种听写训练,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做模进,什么叫做离调,通常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模进或者离调,对这些手法的运用就会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遇到这些手法的运用,就可以很快地辨别出他们。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中的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无论是任何音乐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就如同不认识汉字就无法阅读书籍一样,听觉能力就像音乐中的汉字,没有音乐听觉能力,在音乐领域的学习中将寸步难行。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记录并分析我们所接触的音乐作品,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音乐听觉与分析能力,音乐素质也会随之有很大提升。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专业中,才能更好地领悟自身专业,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