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科目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琵琶是我国独有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技巧繁多,表现力丰富,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和喜爱。琵琶课程已经是高校音乐系或艺术系音乐专业所开设的器乐教学课程中的一个分支,被系统地分为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器乐表演专业或是音乐学中的器乐表演与教学研究专业,隶属于艺术教育表演范畴,而琵琶课堂的教学就成为了此专业的一种体现形式。但是琵琶课堂教学单位时间短,上课次数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时间不足以能够充分吸收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精华,所以就会出现课堂以外的一些学习手段来辅助和支撑课堂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有良好的反馈,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正式教学即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并强制完成的教学部分,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考核形式及要求。课堂教学完成的地点在琴房或教室,教授形式为一对一的小课形式,即一个专业教师面对一个学生,按照课时所规定的时间完成课堂的基本教学,大致一节课的时长为45分钟,授课的形式多为口传心授、或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而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课堂的教学步骤基本可以概括为技巧练习和乐曲学习两个部分,技巧练习时间大致占用课堂整体时间的四分之一,而乐曲的学习又包括乐曲旧内容的回顾和新内容的学习,旧内容的回顾大约要占用课时的三分之二,因为在旧内容的回顾中,学生会反映出上节课或以前的课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乐曲的学习不仅仅要求乐谱要正确无误的弹奏,同时还要求音乐的起伏变化,乐句、乐段的气息处理、音乐意境的合理表达等等,所以通常在回顾旧内容的时候,不仅是简单地检阅是否将乐曲正确无误弹奏,更是要综合地视听学生有没有正确地将乐曲处理得当,是否富有情感的表达,将不得当之处重新做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再去进一步体会、模仿,直至可以做到基本理解,基本能够达到恰如其分的按照要求表达的程度,剩余的时间是做新课的讲授,每一节新课的讲授都包含着技术技法的难点讲解、乐曲中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一节课时被安排的非常饱满而紧凑,但是这样远远不能够满足于一节课的内容被学生完全掌握,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不停地琢磨、体会、实践,才能达到充分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这个“大量的时间”是远远不能够拿课堂的45分钟来衡量的,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是需要有很多外在的条件去帮助完成的。
非正式教学也可称为课外教学,即不在教室或者琴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多样化、多元化,不是课堂中老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更多的是课堂之外的教学部分,并非是单调的,它是具有弹性的、对于学生而言是可选择性的。非正式教学即课外教学是琵琶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正式教学即课堂教学的成果必须通过课外教学巩固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支撑,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进行学法和心理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配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的选择。在琵琶教学中,课外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它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目的在于辅助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效果,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专用、学以活用,这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精确摄取到所需的专业知识。
非正式教学的形式种类繁多,例如:媒体学习、音乐鉴赏、聆听音乐会、查阅文献、乐队排练、演出实践、大师班学习,学生们之间相互讨论等等,笔者就针对以上这些使用频率较多,使用现象较普遍的几种课外学习形式为例,做一些简单的阐述和体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媒已经成为了我们所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介手段,来进行我们的课外教学。传媒教学可以发生的地点不拘于课堂内,只要有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进行传媒教学。
传媒教学的使用频率日益增长,也被大部分学生接受和使用,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或者听音频,去更加深入地体会课堂教学中所遗留的问题,借助媒介的教学内容去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这样的学习是不受时间约束的,可以反复、重复去观看、聆听。
课堂上,教师亲身演奏示范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通常会出现教师口传心授后,学生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掌握,而课后练琴基本是在回忆的前提下进行,就会出现忘记教师教授的内容或只记住了一部分,影响了练习的进度和效果。课外,通过媒介的辅助,既不受外界的干扰,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时间。来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填补。在琵琶的教学上,传媒无疑是一种优质的、有效的课外学习手段,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强调的重点难点,同时还会对相同的知识点加深印象。不仅对课堂教学有了推进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从古至今,对音乐会的追捧,从未减退。除了最便捷的传媒学习之外,观摩音乐会也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课外学习方式。随着交通工具的便捷,观摩音乐会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难以完成,各种类的音乐会会被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传播进行。这种课外学习的方式是非常适合学生参加的、也便于学生选择的一种模式。学生们可以亲临现场去观看、感受,不仅能够从视觉上真切的感受到演奏的气氛,同时也能够身临其境地听到美妙的乐曲。
琵琶演奏音乐会一般为独奏、重奏、协奏几个类型,每场音乐会都是演奏家们精心策划后编排出来的,无论从曲目的安排,还是曲风的把握,都是演奏家经过反复思索,长时间练习而来。一场音乐会对演奏能力、协调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及心理素质都是一次严格地检验。音乐表演并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内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场音乐会都可以说是演奏家们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用心观摩音乐会,能够对各种乐曲的风格和创作意境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外学习,能够建立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艺术修养。能够了解真正的琵琶表演艺术不拘于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还要有深刻的思乡,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从而能引导学生们用一种正确的取向去学习琵琶和练习琵琶,最后达到琵琶演奏的表演。
此外,这种音乐会观摩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不局限于本专业,可以跨专业学习,学生观摩后可以模仿、借鉴,也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和评判能力,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观摩都是一种催化剂,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
排练演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外学习模式,学生长期进行课堂教学,地点单一,模式固定化,导致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缺乏,平时的教学只在教室、琴房这类单一的场所,教学的元素只有教师与学生,而舞台,是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的场所,所涉及到的元素多种多样,例如:灯光、舞美、观众等等,对作品的完成要求也不一样,不仅要求作品要准确无误地完成,同时也要求作品要有“生命”,面对舞台以及舞台所涉及的元素,学生在没有经验或者经验甚少的前提条件下,必然会出现紧张、恐慌甚至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去流畅、准确无误地完成作品了,对作品富于“生命”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多争取一些舞台实践或者演出实践的机会,讲排练演出视为课外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在不断反复练习、经历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贴切的感受到舞台演奏的独特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反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经过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得心应手、表现自如的漫长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这样的课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自身在演奏学习中成长。
琵琶的舞台表演包括独奏、重奏、齐奏、协奏四种类型,独奏即一人的演奏,重奏和齐奏是多人之间的配合,协奏是一把琵琶和乐队共同演奏(乐队可以是民族管弦乐队或者交响乐队)。演出要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多个元素结合,例如:娴熟的技术、演奏者之间的配合、对音乐的表现力、音乐表演心理的把握等,在排练的过程中,要将若干要素有机统一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演出达到好的效果。而在排练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不娴熟、乐曲表现力不够等问题时,这就要求学生重新带着问题返回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解决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确,让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品味如何将乐曲弹“活”、演奏到位。
笔者认为就针对于琵琶教学的来说,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非正式教学打破了正式教学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地扩充,在课堂上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或是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教学的弥补,使得遗留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线索,学生可以将这些问题重新带回课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解决,能够增加学习和练习的效率,此外,在课外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带着疑惑请教老师,让课堂学习的氛围积极活跃,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赏析音乐会、查阅资料、媒体学习等等课外学习手段,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的水平,促使学生对自己演奏作品有了分析、鉴赏的基本素质,琵琶教学中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琵琶教学的良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