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薇 湖南师范大学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清高宗发布一道搜访遗书诏,命令各省督抚学政加意购访古今著作,以彰稽古右文之盛。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徽学政朱筠上书清高宗,朱筠的奏折立即引起了清高宗的注意,将其交与大臣廷议。有关《总目》者答复如下:查古人校定书籍,必缀以篇题,诠释大意…各省所采书籍全行进呈时,请敕令廷臣详细校定,依经、史、子、集四部名目,分类汇列,另编目录一书,具载部分卷数,撰人姓名,垂示永久。经过乾隆皇帝及四库馆臣的一番讨论、商议后决定《总目》采用“四部分类法”编写目录书,包含拟定篇题、诠释大意、校定,载部分书目的卷数及纂修人员的姓名等方面的内容。
《总目》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大类,每类根据其内容又分子目录,共计4部44类65属。总目的内容结构为:总序—小序—提要—案语。总序写在四部的开头,简述四部的含义、发展及评价。小序写在每类的开头,是阐述类别的含义及评价,案语则注于子目的末尾或本条提要的开头起补充、解释的作用。提要是总目的核心,提要即内容提要,主要介绍著者生平、科第、官位、生卒年等,然后介绍该书的内容,评价得失或考察其流传情况,版本、源流等[1]。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音乐文献主要收录在经部乐类、子部艺术类、集部词曲类中。
经部是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书籍。主要与乐律学、雅乐有关,书名中大量出现“律吕”“乐律”“古乐”“大乐”等词汇,代表书目有《乐律全书》《古乐书》《大乐元音》《雅乐考》等。
子部所收录为诸子百家类书籍,内容庞杂。子部中的音乐文献收录于艺术类琴谱属共4部,有《琴史》《松弦馆琴谱》《松风阁琴谱》《琴谱合璧》。艺术类存目琴谱属共12部,如《琴谱正传》《琴谱大全》《文会堂琴谱》《太古遗音》《溪山琴况》等。子部音乐文献以古琴为主,是与古琴演奏及琴学理论相关的内容。此外,其他音乐文献见于艺术类杂技属有《羯鼓录》《乐府杂录》,子部小说家类收录《教坊记》,这些是音乐史料专著。
集部是歌词以及记录或描绘音乐的篇章。集部词曲类的音乐文献有《白石道人歌曲》《碧鸡漫志》《词律》《中原音韵》等。集部的音乐文献是以歌曲、戏曲为主。
经部乐类小序:大抵乐之纲目具于《礼》,其歌词具于《诗》……今区别诸书唯以辨律吕、明雅乐者,仍列于经。其讴歌末技,弦管繁声,均退列杂艺、词曲两类中,用以见大乐元音,道侔天地,非郑声所得而奸也。即“乐”的内容应符合礼仪的规范,应像《诗经》中“雅”和“颂”那样具有典礼性、仪式性特点。“乐”更加注重音乐的教化功能,这里的“乐”是指雅乐。而脱离了内容只注重表演形式华丽、轻松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强的表演艺术只能列于子部艺术类、集部词曲类。从性质上看,这是“雅乐”与“郑声”的区别,古人意在推崇“雅乐”,贬低“郑声”[2]。
子部艺术类小序:琴本雅音,旧列乐部,后世俗工拨捩,率造新声,非复《清庙》《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清庙》和《生民》都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在祭祀典礼上演唱,描写农牧生活、祭祀先祖、歌功颂德等方面的内容,之后由于古琴脱离了仪式、宫廷,变成了琴人的艺术和娱乐手段时,古琴就不是雅乐了。在宋代目录书《直斋书录解题》中,全部琴书都被编入子部艺术类。
《总目》收录的词曲类作品皆出自宋代及以后,宋代市民音乐蓬勃发展,这些词曲类作品大多是由文人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民间音乐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连乾隆皇帝也喜爱戏曲,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有“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为乾隆皇帝祝寿。这表明《总目》虽然贬低“郑声”,但实际上人们十分喜欢民间音乐。
四库馆臣把雅乐置于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清代文化崇尚汉学,盛行复古之风,重考据、求实,考据学派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乾嘉时期考据学风达到鼎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是特定的学术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