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山西师范大学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我国著名书画家石涛的作品,其中以淋漓的水墨形式构成画卷主体,以截断的艺术形式拓展山水空间,体现出画家遵从生活、道法自然的艺术情操。《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绘画作品,是对宋明以来绘画形式的总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搜尽奇峰”是对生活的总结与提炼,“打草稿”并非指粗糙的艺术创作,而是对现实艺术形式的不断打磨,从现实的描摹中实现艺术超越,完成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艺术作品,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包含着“道法自然”的追求。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在康熙三十年所作,这一时期石涛想要谋求政治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不能施展抱负。因此他转而从艺术创作中获取人生感悟,《搜尽奇峰打草稿》即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从艺术的整体性而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追求内在认知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整幅画运用大量的水墨,勾点出山川、奇峰、怪石、茂密林木、村舍瓦屋,看似疏离,实则墨点与墨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书画家内与外在统一性的表现。“师法自然”是石涛一直推崇的绘画思想,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素材,从对自然的感受中抒发意趣,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过程。从画卷层层叠叠的危崖、错落有致的奇峰怪石,以及蜿蜒曲折的山川溪流中可以看出石涛的意象化创作风格。他不拘泥于古法创作,不追求对物象表面形态的描摹,而是从自身情感中生发出山水画卷,形成画家内在品格与山川景物的高度统一。
艺术形象的创作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这是石涛艺术创作的实践依据。“师法自然”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一味照搬现实的“写生”作品,不过是对生活世界的蹩脚描摹。画家只有在深入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艺术形象的创作原理,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有的艺术形态,在现实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表达出画家主观的内心世界。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中,石涛运用纵横飞舞的笔墨展现动感,以浓淡相宜的苔点来营造氛围,勾勒出磅礴气势。画面中有郁郁葱葱的山河,山河之外,一条溪水蜿蜒向远处流去,形成了一片留白。这种繁简结合的艺术构思,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手法,构图形成了强烈的现实对照。这并非艺术形象的现实再现,而是在原有的现实基础上的加工创造,是对现实的突破与抽象化。
“天人合一”作为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得到了完美表现。石涛提出绘画应该从“心”出发,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他利用以水破墨和以墨破墨的方法来勾勒画面,形成一层覆盖一层的苍郁质感,笔法厚重却又不失灵巧,画面浑然一片却又气韵生动。绘画需要从长久的艺术实践中,从生活探寻中获得灵感。因此石涛的绘画创作并不是在否认古法,而是在古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天人合一”思想的传达,重点在于对现实事物的感性提炼,而不是简单地描绘事物的面貌。对现有事物想象式的加工,需要艺术家拥有高超的理解能力与顿悟能力,在艺术创作中被称为“无法而法”。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一种艺术创作观念,是从“心”出发、由内而外的艺术创作方式。石涛反对一味摹仿古人的绘画创作方式,提倡从生活中生发出真实的内心感受。这种关照内心与联系现实的艺术创作方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因此,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可以得出,艺术创作没有捷径,也永无止境,艺术创作来源于无数次的生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创新才能谋发展。石涛这种勇于为艺术献身、敢为人先的创作精神值得敬佩,他的绘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文化财富。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艺术创作中的珍品,其画作以生活与自然为参照,讲求从生活实践中表现艺术形象,这是其一贯坚持的绘画观念。《搜尽奇峰打草稿》表达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淡薄,一山一水的描摹体现出石涛革新与创造的思想,也体现出其面对自然“神遇而迹化”的人格境界。他“师法自然”这一绘画创作理念,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众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