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 莉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①
(二)高校网络舆情关注点
从网络舆情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校园网络舆情是特指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对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学校管理、就业创业问题等方面进行某种具有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总和。②高校网络舆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社会热点问题。青年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关注社会,有社会责任感、有激情,有热情,一旦出现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热议。比如:2017年的党的十九大隆重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中国女留学生江歌被杀案等等社会热点问题就在校园内引起了学生的广泛热议。
2.就业问题。青年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创业的难题,就业相关的问题是很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国家的政策、专业的冷热、社会的接受度等等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关注。
3.校园活动和校园突发事件。青年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内,校园就如同一个社区一般,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与其息息相关,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舆论关注。
4.学校管理问题。学校的管理的客体是学生和教职工,管理制度的科学与否、适用与否与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焦点问题、或者谣言很容易引起校园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到来,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舆论的发布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民族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贫困的民族地区,他们很多人在大学前对网络不是很熟悉,或者他们过于淳朴单纯,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不懂得鉴别好坏,不经筛选就大量出现的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的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为民族类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积极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民族类高校大学生快速通过网络查到需要的信息、获取知识,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听网络公开课,与专家学者、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讨论、解答疑问,让部分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快速增加知识,弥补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基础薄弱的知识库。同时,网络舆情的环境下,可以让民族类大学生快速的成长起来,如果学校能够开展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早日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论,用网络来接触社会,用网络来进行交际,用网络来进行思想的交锋,抨击消极恶意的思想。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尤其是现在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视频直播的流行,网络缺乏监管,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平台发言发声,网络信息不再像传统媒体有“把关人”进行把关,很多负面、消极、虚假的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当一些不实言论出现在网络上,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贫困的民族地区,他们很多人在大学前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网络,而且过于淳朴,对于网络上的资源不懂得鉴别好坏,通过网络点击获取这些杂乱的信息,受到错误言论的诱导,有可能会影响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性
1.加强对民族类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
民族类高校应该结合民族文化的特点深入把握和贯彻先进的理论思想,重点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加强针对学生开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中国梦来凝聚学生,有了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就不会轻易被舆情言论煽动。
2.加强对民族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民族类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打造属于自己本土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同时通过配备高素质的老师指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活动和实践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是非观,懂得判断网络舆情的真假,不仅仅不会再受到蛊惑,还有可能成长为与负面舆情作斗争的新生力量。
3.加强民族理论学习、研究工作,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高校应该紧跟十九大精神的步伐,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本地实情,本校特色,开展理论研究、理论阐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把科学理论的研究转化为立德树人、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用实际行动让大学生感受到先进文化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加有效的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二)善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创新性
1.逐渐发展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教学
借助新媒体网络的传播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新媒体网络教育能满足高校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新媒体网络中的信息是开放透明的,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载体获取更多的信息,对自己的思想建设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自觉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
2.主动占领网络舆情这个主阵地
利用网络舆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熟悉民族习惯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学生成为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成为校园的舆论领袖,由他们来正面引领校园舆情的发展。
3.借助新媒体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
借助新媒体平台创建校园网BBS,让学生在校园网平台上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建议表达出来,“疏”永远高于“堵”,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平台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通过在这样的平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积极的态度以及健康的思想来优化新媒体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帮助。同时必须建设一个校园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将校园网络建设得更健康、更全面,积极稳妥地做好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加强对自媒体的引导和管理,不能盲目暴力的对负面消息进行删帖、否认,应该用事实进行回击,引导舆论向正面方向发展。
(三)真心关爱学生成长,让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创新性
提高民族类高校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度。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之一,他们的认同度高低关系到学校内涵式建设成效的高低,也关系到学校稳定发展的成败。在进行学校管理中,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还要注重人性化管理,要去关注学生的内心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愿望,要真正明白学生的需要和愿望,管理不仅仅是下命令,提高要求那么简单,要让学生真的认同这样的管理制度,认同这样的管理手段,在管理中要学会尊重、欣赏、移情,对学生管理一个情感的基座,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
注 释:
①戴光驰.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教导刊(下旬),2015.
②刘艳茹.浅谈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科技经济市场,2014.
[1]戴光驰.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下旬),2015.
[2]刘艳茹.浅谈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4.
[3]呼双双,左伟.新媒体“微时代”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
[4]高敏,李振国.高校网络舆情原因浅析[J].才智,2016.
[5]张伟,赵岳娜.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指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