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对五年来党的建设历史性成就作了系统总结,对新时代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危险以及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为新时代全党的建设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个高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党的各方面建设有了更加崭新的面貌,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员管理工作更加有序,但我们仍然要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包括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在内的高校党建工作。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日益完善,这促使了众多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与此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转变成为双向选择,这在当今已趋于常态。面对就业形式的多种多样,就业单位的频繁变换,就业观念的巨大转变等一系列严峻的就业形势,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所有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给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现如今,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包括毕业生党员在内的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总而言之,如何适应新时代形势,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何秉承深入研究十九大的精神做好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的一部分。
(一)使高校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等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基地。在高等教育育人功能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中国共产党合格的接班人是高校完成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作为榜样,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更好的成人成才,不仅可以促进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很好的体现出高校的育人功能、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
(二)实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对高校毕业生党员加强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青年大学生群体受到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信仰自由化、价值观多元化,这也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毕业生党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念,就业的地点和行业各不相同,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工作流动性大,这些都是存在于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实际困难。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增强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三)更好地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党员是一面旗帜,毕业生党员能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体现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让广大毕业生党员和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努力的践行者。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能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引导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不忘使命,履行党员义务,并且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重发展轻教育
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只是注重党员队伍的扩大,不注重未来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党性教育等,导致部分毕业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淡化,模范带头作用意识弱化。仅仅只是上几堂课,发几本党员基础知识教育的书籍是不够的,所有的这些都会是党员自身的意义缺失,而且还加大了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党员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对在校生党员以及毕业生党员的教育是通过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各项理论成果简介,党的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当然,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能够跟上党内各理论成果的更新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及时向好转变,但我们仍可以做得更好,如今各种时代标签,如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等等的出现,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定义的不同时代标签进行党员的全面教育,作出新的作为。
(三)党员考核内容单一
目前,对于低年级的党员发展的考核基本上是通过一张党的知识的理论试卷作为考核是否能在入党道路上更进一步的基本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党员包括毕业生党员,也不乏这种方式。不可否认,撰写思想理论报告,考查党的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考核环节,但高校要不断创新党员考核的方式,在追求更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路上再创辉煌。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
首先要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组织生活;其次加强毕业生的择业意识,支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支援贫困地区等;再者,对于毕业生接转组织关系,高校党组织也要对此加强教育,在毕业生离校之前,向毕业生党员讲解组织关系接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按时落实组织关系,而对于预备党员,则要提醒他们按时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从而避免“口袋党员”的产生。
(二)高校党组织要规范管理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
高校党组织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的类型进行分类备案,且对于将组织关系保留在校的党员,则要建立专门的支部和档案,通过定期与他们联系,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情况。另外,要及时督促找到接收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转走组织关系。而当党员预备期届满时,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先充分听取其临时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再继续认真讨论其是否按期转正。
(三)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教育
高校毕业生党员数量众多、比较分散,要形成合力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联合互动的管理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否则将难以将管理落实到实处。要规范的管理组织关系保留在本党组织的党员,高校、社会,主动与毕业生党员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他们解决问题;对于毕业生党员的家庭,其要经常对毕业生党员督促,要求其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而对于预备期满需要转正的毕业生党员则要求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进行转正,其工作或生活的党组织则要主动地材料证明。
(四)创新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方法
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之一。只有不断探索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结果。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党员的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作为毕业生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在毕业生党员离校阶段,院系党委(党总支)应该做好专题教育会议和相关工作,围绕毕业生党员离校前的状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的最后一段时间做好党员意识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进一步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章程,召开毕业生党员民主生活会,让毕业生党员在步入社会前进一步深化党员意识。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武装,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握理论实质,切实提高在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大学生党员还没有完全走向社会前,社会阅历是不够的,因此,要针对当前毕业生党员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教育,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建理论学习和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1]闫飞,杨晓亮.独立院校毕业生党员就业教育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2016(01).
[2]徐志红.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边缘化问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