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能建 蒋小丽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 喀什 844000)
临床分析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而其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我国临床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1]。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一个医院多部门协调合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也就是说,实验室要想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应用有价值的可靠检测结果,必须进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认识和控制分析前的因素,不仅是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也有赖于医院临床和护理部门的配合,它反映医院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化验申请、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标本运送及标本保存,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患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患者须作适当准备,可减少随机分析误差。
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信息了解较为全面,应根据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满足要求的检验项目。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应将报告周期和诊断周期纳入考虑范围。
如24 h尿蛋白定量应附加24 h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应附加24 h尿量、身高、体质量,糖耐量试验应准确注明相应的采集时间等信息。
3.1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集前应空腹12 h。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
3.2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可以使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发生变化;也可以干扰测定中的化学反应,即使同一种药物由于所用试验方法不同,就可以引起增加或降低两种相反的变化。
3.3 年龄与性别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比成人高,健康儿童碱性磷酸酶是成年男子的3倍,女性的肌酐,肌酸激酶在血清中的活性和浓度一般低于男性[2]。
3.4 体力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轻度运动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继之引起皮质醇及胰岛素的上升,许多与肌肉有关的酶如CK、AST、LD等都可在运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3.5 生活习惯的检验结果的影响:吸烟会使血清HDL-C的水平降低,每日吸烟量越多,降低的程度越大。喝酒会使血清肝酶的活性增加。
4.1 采集时间:若对同一患者作多次测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时间收集标本,便于比较,以减少人体内各分析物昼夜变化的影响。做糖耐量试验或餐后2 h血糖的患者,一定要详细告诉患者何时抽血等事宜,尿标本采集时间取决于被测定的成分。住院患者以卧位为主。
4.2 止血带的使用:扎止血带不超过1 min,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若压迫3 min后可使Bil、Cho、AST、ALP等增加5%以上,正确的操作应先扎紧压脉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即时将压脉带扎紧,立即采血,采血动作迅速,一针见血,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 min内完成。
4.3 采样系统的使用:血样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这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推广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有效避免用错抗凝剂,保证了血与抗凝剂比例,解决了交叉污染,防止标本溶血和加分离胶加速血清分离等有效措施。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后,应轻轻颠倒混匀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
4.4 标本运送及保存: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因分析物稳定性有影响,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往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样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及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不能立即检测的样本,应保存在合适的环境中,ALT、AST的血清在4 ℃下仅能保存3 d,CK室温下2~4 h后酶活力明显下降,相反LDH低温保存酶活力下降明显,在室温中24 h仍较稳定[3]。
4.5 标本的接收:严格执行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皿的核对制度,保证无差错。对检验申请单要认真审核,包括检验项目、患者现状及用药情况记录,以及标本容器上的详细信息、采集时间及采集者的签名等,24 h尿液收集要有真实时间记录及总量记录。
4.6 标本的离心:采血后2 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以防止血细胞内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
临床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医院多部门协调合作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医院应加强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总结相关经验,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责任忧患意识,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郭建玲,王亮军,郭玉英.生化分析影响因素与质量监督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2011,24(21):2597-2599.
[2] 张建,姚洪森.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25(12):121-122.
[3] 陆胜.基层医院要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460-2461.